1、 “虽然有人说带着情绪交易是不对的,但这些年的交易经历让我确信,当冲劲和动力与市场节奏同步的时候,做交易的结果比没有冲劲和动力的时候好的多,当然这也不是单纯的意气用事。”
2、家康创立江户幕府后又等了十二年,于大坂夏之阵方始根绝了丰臣秀吉的DNA。如此看来,德川家康的真正本领是“等待,他一生都在等。只是,倘若老天爷不让他活到七十五岁,即便他等到地老天荒恐怕也没用。(德川家康家训原文)。
3、■目标:勤求博采,精诚济世,与往圣相会,与今贤相长,与有缘人共结精神连理。
4、译: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并且推广影响到它的近邻。(挛如:结合紧密。)
5、而德川家康的这种政治理念,不但在我国很早就有,而且历代王朝也都是在奉行着这一套政治理念。
6、 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文武兼修,例如《史记·孔子世家》中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帝范·崇文第十二》中有“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之语。兼资文武是中国儒学要求封建统治阶层必备的修养。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吸收了文武合一的思想。该思想何时传入日本尚不明确,但文武一词在日本奈良及平安时期已有使用。如《日本书纪》天武十二年十二月庚午条中有“诸文武官人”的表述,日本第42代天皇的谥号为文武天皇。日本于大化改新之后,效仿中国唐朝建立了文人政府,平安时代末期,武士登上历史舞台,并于镰仓幕府成立后,成为日本的统治阶级。自武士掌权后,文与武的问题屡次被提及,文武二道、文武兼备之类的表述开始出现在各类作品中。
7、 从德川幕府以武为主的执政方针来看,他们虽将朱子学定为官学,但看中的只是儒学在稳定武士集团、缓和各阶层的矛盾、维持由上至下的封建社会秩序上的实际功效。也就是说,德川幕府并非真正地要把日本变成儒学化的国家,而仅仅是吸收和学习儒家思想中有用的部分。正如前田勉(1996)指出的,近世日本是一个以幕府将军(=武将)为统率,以武士(=军人、士兵)为统治阶级的封建军事国家,没有科举制度,这就意味着文人并无优势地位,儒学者很难真正地进入权力中心,连著名大儒林罗山都因无法实现抱负而发出“天地之间一废人”的感慨,更何况其他儒学者呢?基于对武国日本的自豪感,近世时期的兵学者们赞同幕府的霸道政治的执政方针,同时,在文武合一的影响下,他们又兼容文道,提倡以武为主、以文为辅的治国之道。这实际上就等于宣称武士既可以打仗,又可以学习文道,能够像文人一样执政,因此德川幕府无需像中国一样启用文人儒者执政。兵学者们将文道纳入武道之中,证明了德川幕府能够在封建军事的体制下治理好国家,这就等于为武士执政的近世国家体制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近世兵学已经从军事学上升到以军事学为基础、兼顾政治学的修齐治平之大道的至高地位,还为德川幕府维持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8、信长殁后,秀吉照办,他与天皇平起平坐,根本不把千百年来神一样的天皇放在眼里。至于皇太后、皇太子,秀吉同样让自己的妻小以同礼对待。临死前,他交代属下要像信长“安土城”那样为其建造“封国神社”,于是秀吉一度成为相当于天皇神一般的存在。
9、他把关东八国赏给了德川家康,至于德川家康原来控制的地盘,则分封给了其他人。关东八国,比德川家康旧有的领地大的多,江户也就是后来的东京,就在这片土地上。关东八国虽然领土更大,却是刚刚从敌人北条家手里夺来的。领主转封是无法把全部农民一起带走的,因此这就相当于剥夺了德川家的根基,一旦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领地,到了一片陌生的地方,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10、我认为“资金虚拟回撤”思维技巧的运用除了为了应对这两个最大的人性弱点之外,还起到了“减压”的作用,让交易者能够进入更自然的交易状态中。
11、曾有人问:“杜鹃不啼,如之奈何?”织田信长:“杜鹃不啼则杀之!”丰臣秀吉:“杜鹃不啼则逗之啼。”德川家康:“杜鹃不啼则待之啼。”
12、 13世纪前半成书的军记物语《平治物语》开篇写道:
13、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14、肉身通达唯中庸,灵魂通透唯六度。人也许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无论是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无论是十年河东还是十年河西,我的灵魂深处一直都藏着六个感恩,往大处说感恩国家感恩d,往中处说感恩用户感恩员工,往小处说感恩父母感恩家人。
15、维护行业的社会形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是每个从业者责无旁贷的使命,站在经营哲学的高度上,审视行业的现状,思考行业的发展和未来,已迫在眉睫,周全如是说。
16、2018年11月1日,景柱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
17、谭校长在文章中已经详解了“虚拟回撤”的功用和注意事项,这里我想再说说我的理解。
18、在作为人质的日子里,德川家康遇到了一位重要的人物,太原雪斋。太原雪斋,是一名高僧,担任今川义元的师父和军师,在见到家康以后,他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要把一生所学倾心相授。小家康没有浪费这样的机会,在勤奋学习知识的同时,他还不忘锻炼身体,学习军事技能。
19、作为交易者的我们,有多少次在各种问题模式中焦虑徘徊?
20、织田信长曾自比“天下”,对天皇赐予的将军封号抛之脑后,他要求属下“为天下、为信长”,并时刻效忠于他,于是在其打下的1/3土地上,人们渐渐接受他就是“天下”的事实。
21、正是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让米勒先生日复一日地保持了专注的交易状态。
22、杨喜的赤泉侯,便是弘农杨氏踏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桶金,后面几代虽然没有突出表现,但到了东汉时期,弘农杨氏出了一位大儒:杨震。
23、而德川家康在织田信长遭属下谋杀、丰臣秀吉病逝后,当机立断,决定发起关原大战以制服各藩大名,并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24、 “所有事情都与专注有关,实际上应该说只与专注有关。”
25、译:比卦象征亲附,吉。要经过考虑观察再俾决定,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坚守正道,无灾。不安顺的邦国也来亲附了,后来者危险。
26、 朱子学作为官学,一直被认为是近世日本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但是,日本学者前田勉(1996)对于朱子学在近世思想史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从中国舶来的朱子学在诸多方面与日本近世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不相融,近世日本以武立国,探讨军事策略的兵学非常繁荣,朱子学在与兵学的冲突与对立中错过了成为国家礼教的契机,与朱子学处于对立面又吸收了大量儒家思想的兵学则确立了近世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主导思想的地位。前田勉的著作展示了近年来日本兵学研究的新成果,拓宽了日本近世思想史研究的视域,也对思考儒学与兵学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该著作在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关于近世兵学的研究在中国国内也逐渐增多,张宪生(2010)、唐利国(2002016)等就中国的兵书对日本近世兵学的影响、兵学者对朱子学的批判、兵学对儒家思想的吸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事实上,兵学对儒家思想的吸收离不开文武合一思想的影响,而兵学与儒学的对立和冲突则牵扯到文与武,即文道与武道孰优孰劣的争论。日本虽吸收了中国的文武合一思想,但由于镰仓以后武士执政的特殊性,文和武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未停止。文武合一思想与武士阶层的执政方针以及自我意识、民族自豪感、近世兵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本文将从文武合一思想在日本的嬗变论起,进而考察日本近世时期兵学的特征。
27、为强化幕府统治,有必要树立家康“圣人”之美名,这样社会大众才会在心理上默然接受现实。为达此目标,家康后人借助佛、儒、神三教,力求从中找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8、日内交易的好处在于可以迅速得到反馈,交易者初期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进行小成本快速试错以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提升交易技术,但也正是因为日内交易反馈速度太快,交易者的专注度稍有下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理性能力减弱,交易者容易被这种快速反馈的结果击中“情绪大脑”:“不错,这笔交易盈利了不少,我太棒了!”或者“这笔交易怎么亏损了?不会吧?我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尽管我们应该承认多数时间交易者还是能够保持理性占优,有统领全局的意识和保持长期目标观念,但是仅仅是“多数时间”是完全不够的。
29、译:在郊外等待,利于保持恒心,这样不会有过错。
30、译:落进陷穴。有不请而至的三个客人来,恭敬相待,吉。
31、心生怨恨的筑山殿认为,这一切都是今川义元败亡的结果,而织田信长就是导致这一切不幸的根源。因此她视织田信长为仇敌,对儿媳妇德姬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不满意。
32、德川家康的故事,开始于公元16世纪中后期(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日本处在战国时代。德川家康最开始并不起眼,他的家族只是地方上一个小势力,无论是地位、还是实力,好像都不足以左右历史发展,然而四五十年之后,他击败了各个对手,统一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成就了太平治世。
33、就这三人来说,四十九岁似乎是他们的人生关键点。
34、但是,普遍认为,杨素更可能是弘农杨氏,而杨坚,则很可能是为了显示家族出身显赫,牵强附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35、小畜,就蓄聚的主体看,量"小"者,"阴"者。作为从属的"阴"只能在适宜的限度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蓄积作为主导者的"阳",促使阴阳的和谐统一。
36、译:在泥淖中等待,可能招致贼寇到来。"寇"是危害的象征,九三靠近于水,濒临于险了。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陷入水中,灾祸危险仍然在外面。如果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
37、当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凭借着他的威望和能力,这套机制运转正常。没有人能掀得起风波,可当秀吉去世以后,留下了权力的真空,五大老无奉行的政治安排,迅速就被55岁的德川家康突破了:德川家康突破秀吉的一系列禁令,之后家康挑起丰臣家的内斗,削弱丰臣家的实力。
38、正因为君主与百姓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对立关系,德川家康才会说出那番言语。从统治的角度上,百姓越蠢、越懦弱就越便于其统治。而如果百姓生活富足,就不会轻易地为那“三瓜两枣”而死命地为君主打战、去听君主的驱使,从而降低了对君主的依赖程度,也就进而就削弱了君主的统治。
39、三子德川秀忠(1579年-1632年3),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武将,江户幕府第二位征夷大将军,母西乡局。
40、前十年(1988~1997)第一次创业,创办国有海南汽车制造厂,并从一名大学生逐步成为工厂的一把手。这期间的1995年第一次下课,后来再上课,被提拔为海南省汽车办主任。前十年,少年得志,一起一伏。
41、当时日本属于室町幕府,此时幕府将军的权利被羽翼丰满的家臣夺走,地方实力派武士也割据一方,被称为“大名”。德川家康出生在三河国,这块土地豪强林立,他就出生在其中一个大名松平氏;松平家有两个强大的对手,织田家和今川家。家康出生之后就有了一个名字,叫竹千代。
42、我一直在摸索日内交易的成功之道,但多年的探索让我明白这件事真的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个视觉基线,现在因为米勒先生公布的日志,我感到那个一直模糊的视觉基线逐渐清晰起来。米勒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位“情绪极度平和的先生”,这一点在他日志中描述的非常清楚。虽然米勒先生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生气的时候交易的更好”,但事实上他在潜意识中是很清楚这么做的好处何在,为了更好地理解米勒的这种情绪状态在交易中的实战意义,我们先谈一个心理学上的治疗案例,这个案例来自于斯蒂恩伯格的《投资交易心理分析》一书“治疗亵渎的方案”一章,治疗的大概过程如下:
43、你的先祖与你的婚姻、事业,财运,后代有重大关系
44、 《吾妻镜》中初步可以看出武士阶层对文武合一的重视,进入室町时期后,幕府的执政方针《建武式目》中将北条义时、北条泰时时期的德治仁政视为理想的政治形态,体现出武士阶层作为执政者,对于以文治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渴求。因此,“文道”“武道”“文武两道”之类的表述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武家家训中,不仅文武合一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文道、武道的内涵也逐渐明确。例如,足利将军家的家训《等持院御遗书》(14世纪后半成书)中写道“文武两道如车之两轮……于儒学上达至高之境者不足千分之因而成为佞人者反而更多,应戒之慎之”(小泽富夫,1998:4)(笔者译,下同)。大名今川家的家训《今川了俊制词》(1429)的第一条即为:“不知文道,而武道最终不得胜利”。该家训中随后写道“文武两道皆不可舍弃。统治国民,若仁义礼智信缺其一即为危险之事”(小泽富夫,1998:78)。以上家训不仅提倡文武合而且其中提到的文道皆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准则。在16世纪末的武家家训《黑田如水教谕》中,明确了文道、武道的内涵。该家训中首先强调“文武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然治不忘武,乱不忘文,尤为重要……生于武将之家,片刻也不应忘武”(小泽富夫,1998:185)。这里既表明了文武合一论,同时又申明武士以武立足,时刻不能忘记武道。对于文道、武道的内涵,该家训做了如下的阐释:
45、译:初生,阳刚阴柔开始结合,艰难也随之产生。在艰险中变动,如能坚持正道是极为亨通的。乌云与雷声混杂,大雨将至,象征"初生"状态。
46、果然,1600年关原一战定下了乾坤,那些原本对丰臣秀吉子嗣效忠的人只好偃旗息鼓,臣服于家康,这就从军事上压倒一切,为长久霸业的建立作了有力铺垫。
47、德川家康接到信后,大为震惊,赶紧向织田信长解释,称德川信康绝对没有谋反之心,希望不要处置他。
48、其中200多万是武士,还有诸如大名、贵族、僧侣等等约六七十万,工匠及商人人数共有200万人。
49、德川家康少年时期,在清州做人质,时便和织田信长是好朋友。
50、《德川家康》这部小说所描写的历史,恰恰就是日本最著名的战国时期的历史,想要更好的去读懂这部小说,那么当然就要了解这段历史,到底他们在打什么,在争什么,又有哪些势力在互相之间争斗。
51、第6步如果你不得不打断想象,你使自己保持平静,你就要重复想象这个有压力的市场状况,直到你的想象过程不会中断,这样你就可以彻底消除这种市场状况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