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是个怎样的作家)。
2、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里·费恩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
3、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4、就像来自一个已消失文明中的手工艺品,“麦淇淋”给了我们一个诱人的机会,让我们可以一窥马克·吐温每晚为女儿们即兴创作的一些未经雕琢的、转瞬即逝的故事。——《纽约时报》
5、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曾经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
6、但与此同时,质疑之声也时有所闻。在《小妇人》作者路易莎·梅·奥尔柯特看来,哈克贝利是典型的“问题少年”,因此她奉劝马克·吐温:“如果克列门斯先生找不出什么好东西的话,那么最好就别为我们思想单纯的少年男女写作了。”1885年,麻省公共图书馆禁止《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一书在馆内流通,理由是“通篇粗俗猥亵,贫民区的人读读还可以,不适合有教养受尊敬的读者”。20世纪文学大师福克纳更是直截了当地宣称马克·吐温才艺平平,只能归于“第四流作家”。
7、艰辛、复杂的生存经历,给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最真实的素材!
8、“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马克吐温是个怎样的作家)。
9、马克·吐温写了《傻瓜威尔逊》,塑造了一个富有斗争性的女黑奴罗克西的形象。在这前后,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也恶化;他投资制造自动排字机失败而破产。为了偿还债务,他外出旅行演讲,访问了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等地。
10、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11、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12、新中国成立之后,《竞选州长》被列入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3年将这一短篇改列为选读篇目)——众所周知,从上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初,全国中小学统一采用一本教材和一个大纲。因此,尽管这一短篇在美国几乎无人问津,尽管其中口语化的幽默表达在翻译成中文后大为“失色”,但并不妨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至少有几代人、几亿人“精读”了这一“名著”。按照教学大纲的权威表述,因为“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远远超出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今天,它依然是我们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和欺骗性的好教材。”
13、186移居旧金山,在《晨报》工作。开始为《旧金山人》写稿,时主编为小说家勃勒特·哈特。
14、1873年冬马克·吐温与作家查尔斯·特德雷·华纳合作,写了《镀金时代》。华纳为其在哈特福特的邻居。
15、因为这次搬迁成为了他后来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圣彼得堡城市的灵感。
16、《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17、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18、然而,数年以后,随着马克·吐温对华人的了解逐渐加深,他的看法也有了很大转变。比如1870年,他的连载小说《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借用英国作家奥里弗·哥尔斯密书信体小说形式,描述中国人艾颂喜怀抱希望前往自由之乡美国,却受尽残害与屈辱并被强行送进监狱的经历。1872年,马克·吐温半自传体小说《苦行记》出版,其中有一章专门描写开发西部的华人生活。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赞扬华人吃苦耐劳和忠厚老实等优秀品质,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给予深深的同情,同时他还满怀义愤对美国的种族主义予以谴责。1877年,他与布莱特·哈特合作撰写以中国洗衣工为主角的剧本《阿新》,表达了同样的批判意味。此外,他曾以《对一个孩子的可耻迫害》为题,以纪实小说的形式刻画弱小族群如何遭遇歧视、饱受欺凌。他的另一篇短文《中国佬在纽约》,描写某茶叶店以装束奇特的中国人招徕顾客的故事,对把中国人当作动物式的展品之举表示极大的愤慨。
19、马克·吐温成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写草稿。
20、马克·吐温原籍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在他4岁时,举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拔。12岁时,父亲去世,一家人顿时陷入困境。从此马克·吐温开始走上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学徒、排字工人、印刷工人,饱尝人世间的艰辛,度过了辛酸的少年时代。
21、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本人也会为此骄傲的。——《书单》星级评论
22、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在此期间,他遇见了查尔斯·兰登(CharlesLangdon)并看到兰登姐姐欧莉维亚(OliviaLangdon)的相片,吐温对她一见钟情。
23、与其说,马克•吐温擅长幽默,不如说他富有智慧,看得透彻,才能一针见血,而又举重若轻。
24、1812《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25、一个晚上,汤姆与哈克·费恩见面,却不料看见三个恶人为分赃而打斗:波特被打昏,医生被印江杀死,但印江却把杀人的罪名栽赃给波特。两个孩子为了避祸,发誓对这一晚所见的事情守口如瓶,他们决定偷渡到荒无人烟的小岛。几天后,正当家里为他们准备葬礼时,几个孩子突然出现了,大家又惊又喜。
26、1871年在《哈珀周刊》刊载的《一个恭顺的民族》一文,在同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经历,马克·吐温描绘了华人生存的悲惨现状,饱含同情之心:“他们是最顺服的族群,白人不是对他们视而不见就是虐其如狗,而他们仍然处之泰然,不把最粗野的谩骂和残忍伤害放在心上。这些中国人是那么安静、温和、稳重,不醉酒,每天从早忙到晚。我敢说,胡闹的中国人少而又少,更没有一个懒惰的。只要中国人的手还能动就不求别人的帮助,总能找到活干,从不像白人那样怨天尤人。”他赞赏中国人的节俭:“中国人从不浪费,我们这些基督徒认为是垃圾的,他们总能加以巧用。中国人把白人废弃的生蚝与沙丁鱼空罐收集起来,熔炼成能卖钱的合金材料。他们甚至收集烂骨头用来制造肥料。”然而这样勤劳而驯良的族群却横遭欺凌:“正当我写这篇稿子,听到了骇人听闻的消息,大白天在三番市一群无赖用石头把一位温和的中国人活活砸死,边上站满了无动于衷的围观者。”——作者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27、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