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2、(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
4、(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5、⑴使……饥饿⑵同“横”,梗塞,指不顺⑶游历⑷一年
6、(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7、生活中你可能也有搬不走的石头,那何不利用石头来锻炼自己的肌肉,学习与问题共存呢!
8、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三层)
9、(1)人恒过,然后能改。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经常
1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课后练习题)
13、古代圣君,原耕于历山,后被尧起用,继承尧的君主位。
14、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5、尼克胡哲,那个先天没有四肢的海豹儿。如果父母放弃了对他的教育,如果十岁的时候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我们就看不到《人生不设限》、《永不止步》、《坚强站立:你能战胜欺凌》、《谁都不敢欺负你》、《爱情不设限》,也可能不会有可爱的小胡哲。如果你觉得上天对你不公平,那你怎么看待上苍对胡哲身体的创造?
16、他开始疑惑:上帝的指示是对的吗?我确定没理解错?上帝微笑着说:你看看你的手臂。那人低头赫然发现自己的手臂不知何时已变得健壮结实。他恍然大悟:上帝是借助石头来训练自己。
17、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19、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20、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2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卒章显志。_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只有经历坎坷曲折的磨砺,才能奋发图强,生存发展;如果贪图安逸,追求享乐,那么就会难以长久发展,甚至走向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千古警句,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5、
26、(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3分)
27、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28、(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9、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0、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33、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34、所以:用来 忍,动:使动用法
35、春秋时虞国大夫,晋国灭亡虞国,被晋军俘虏,作为陪嫁奴送至秦国,后逃之宛(楚邑),被楚人捉去放牛,秦穆公知其贤,把他赎买到秦,举以为相。举于市:指从奴隶市场中被举用。
36、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分)
38、示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上”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或虚心纳谏、开明或广开言路等)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9、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
40、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41、 第要戒除享乐主义,奢侈思想,培养勤俭美德。
4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4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ɡù故tiān天jiānɡ将jiànɡ降dà大rèn任yú于shì是rén人yě也,
45、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6、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47、A:列举事例;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抚恤百姓(心存百姓)
48、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胶鬲本来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推荐给了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4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1、(2)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
52、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发,显露,流露。
53、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非,(如果)没有
54、百里奚:被称为“五羖大夫”,秦穆公用奴隶的身价——五张羊皮从楚人手中赎回并重用。
55、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也体现了人的能力。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5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57、想起那个推石头的故事。有人出于对上帝的信任日复一日地推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推了很久也不见有什么特别的改变,石头没有变小。
58、(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59、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赏析
60、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2、(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6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4、 (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65、 而是进一步将上述客观环境和个人命运的互动关系推广到客观环境和国家命运的关系上去,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一个深刻的结论,将问题提高到安邦治国的层面,使得文章的寓意更为深广。
66、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67、(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8、第一部分(第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分两层)
69、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7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1、⑵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2、(2)困于心,衡于虑(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