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辜鸿铭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2、1895年,王宠惠考取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ImperialTientsinUniversityPeiyangUniversity,后更名为天津大学)的头等学堂的法律门。
3、三十载的文字历练,已经使钟兆云变成一个出神入化的雕刻师,不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刀斧痕,以至于你看他的作品,自然感觉那就是真物。众多的史料,经他信手拈来,竟惟妙惟肖,让你看的时候,觉得自己就置身于那个远去的年代。所以一个“真”字,就让我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
4、辜鸿铭一生支持着中国文化,他利用自己会多门语言的优势,翻译了许多中国著作,并将它们推出海外,让全世界认识中国的优秀文化,他在海外十分有名,多位知名作家都与他有来往,托尔斯泰、毛姆、芥川龙之介等,这些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5、或许你对这个名字不熟,但在当时,伍朝枢经常和廖仲恺、谭延闿、胡汉民、孙科等人的名字一起出现。他是外交家伍廷芳的儿子。二人同朝为官,子佐父政、子承父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父子档”外交部长。 (辜鸿铭一生只服两个人)。
6、辜鸿铭脱口而出:“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辜鸿铭一生只服两个人)。
7、此外,他还喜欢小脚女人和女人的小脚,主张纳妾,赞成一夫多妻制。他曾在一次与人辩论婚姻制度时说:现在我们这个桌子上,一个茶壶带四个杯子,用着很方便。如果你用一个茶杯带四个茶壶,就不像话了。
8、又说:现在的人写文章狗屁不通,比如说所谓“改良”,从前的人说“从良”而不说“改良”,既然已经是“良”,还需要改?你要改“良”为“娼”吗?
9、一个人拥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勇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挺胸。d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没有勇气,何谈自信?(由个人过渡到民族、国家,自信造就勇气。)
10、三十年后,蔡元培到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在德国的声名已如日中天。
11、《春秋大义》这本书在西方影响既大又深远,以至于一战战败国德国将其视为拯救迷茫德国的灵魂。
12、这位一生留着一根小辫子的前清遗老,一生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与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大打出手”,但他的西方文化功底却能甩出对手几条街。他曾嘲笑胡适的英语发音是下里巴人的口音,说不好就闭嘴。
13、很少人去分析这位学贯中西的老先生,为啥会如此叛逆?
14、当时,有一种说法众人皆知:洋人孰贵孰贱,一到中国就可判别,贵种的洋人在中国多年,身材不会走形变样,贱种的洋人则贪图便宜,大快朵颐,不用多久,就会脑满肠肥。辜鸿铭借题发挥,用这个说法痛骂袁世凯:
15、自由并不是无序,毫无束缚的自由,而是在既有规则下我们有最大的自由的权利。国家应建立社会诚信黑名单制度,拒绝无规则的巨婴和法律的“门外汉”,弘扬规则意识,让大众成为规则的传承者、拥护者。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唤醒自古就有的道德与良知,唱响正气歌,让社会在自由与规则的双重引领下大踏步走向更美的明天。(联系现实,指出如何将自由和规则结合。)
16、1915年9月,北大新学期开学典礼,由代校长胡仁源主持,胡作了一个简短开幕词后,或许不是预先的安排,辜鸿铭冲动地从主席台上起身发言,在台上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从头到尾情绪激动,大骂当时的政府和社会上的新鲜事物,说现在做官的人,都是为了保饭碗,说:他们的饭碗跟咱们的饭碗不同,他们的饭碗里可以装汽车、姨太太;
17、辜紫云供职于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橡胶园主布朗先生没有孩子,十分喜欢聪慧的辜鸿铭,便将其收为义子,并在返回英国的时候带走了年仅11岁的辜鸿铭。
18、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演讲“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中国人的精神(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演讲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演讲要二元。
19、辜鸿铭盛宣怀有过交集,当时盛宣怀为张之洞推荐了一位兵工方面的专家,但是辜鸿铭与这个兵工专家谈论后,发现这个兵工专家只是一个商人,于是他将这个人打发走了。他又从德国请来一位技术专家。他向张之洞说,盛宣怀这个人只注重经商,不懂别的。
20、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却要两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21、 ●像你们这样学英诗,是不会有出息的。我要你们背的诗文,一定要背得 滚瓜烂熟才行。不然学到头,也不过像时下一般学英文的,学了十年,仅目能读报,伸纸仅 能写信,不过幼年读一猫一狗式之教科书,终其一生,只会有小成而已。我们中国的私塾教 授法就很好,开蒙不久,即读四书五经,直到倒背如流。现在你们各选一部最喜爱的英诗作品,先读到倒背如流,自然已有根基,听我讲课,就不会有困难了。而且,我们中国人的记 忆力是很不错的,中国人用心记忆,外国人只是用脑记忆。我相信诸君是能做好的。 ----辜鸿铭
22、在北大当教授,辜鸿铭授课时全在嬉笑怒骂,但他的嬉笑怒骂全是学问。辜氏的课上座率极高,并不逊色于胡适多少。以怪论耸人听闻,以嘲骂语惊四座,以诡辩独擅胜场。要领会他的幽默讽刺,必须有点悟性。
23、辜鸿铭1856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一个橡胶园里,自小俊敏的他被在当地传播基督教的苏格兰传教士布郎赏识并收为义子。13岁时随义父前往欧洲接受西洋教育,就读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歌德母校德国的莱比锡大学,而后在法国、意大利游历和学习。总共长达14年的欧洲游学不仅使他深谙欧美文化的精髓(共获得13个博士学位),而且也造就了一个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外语的语言天才,后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而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
24、辜鸿铭出生于南洋的马来西亚槟榔屿,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父亲辜紫云会讲闽南话、英语和马来语。因此,辜鸿铭幼年时即展现出杰出的语言能力。
25、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这是为人所诟病处。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即使是这样一个老保守,也是有骨头的。
26、伍朝枢,字梯云,意蕴“朝廷中枢”、“梯接青云”。
27、有狂的资本,虽然爱骂人,但还可以为其他人接受吧。
28、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29、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30、柏树胡同属北京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东四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三条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东四南大街与王府井大街,长530余米。明代,称“椿树胡同”,据说,因此地原有一棵大椿树而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北侧的马尾巴胡同并入,又因与西城区的椿树胡同重名而改称“柏树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五条”,后复称“柏树胡同”。
31、辜鸿铭在中国获得籍籍之名,是由于他怪诞不经的言行实在太离谱,他桀骜不驯的态度实在太刺目,“他的灵魂中没有和蔼,只有烈酒般的讽刺”,令中国人的胃口吃不消,眼睛也受不了。
32、(2) 《辜鸿铭:古老中国的最后一个代表》http://book.sina.com.cn/excerpt/rwws/2017-03-23/1450/doc-ifycstww07839shtml.
33、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34、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辜鸿铭也紧随辞职。不久,经人推荐到一家日人办的英文报馆当总编。
35、因辜鸿铭学博中西,故人称“清末怪杰”、“清末狂儒”,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辜鸿铭翻译了四书之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清流传》(又名《中国的牛津运动》)和《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向西方人宣传了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36、辜鸿铭上课有时天马行空,喜欢骂人。一次骂袁世凯,从上课铃响骂到下课铃响。辜鸿铭古文烂熟于胸,英文又呱呱叫,辜鸿铭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37、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说九种语言。他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演讲,博得一片喝彩。他还会用拉丁文作诗。民初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嵌的拉丁文的诗,系辜鸿铭手笔。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38、 ●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辜鸿铭
39、甚至在慈禧过大寿的时候,他大骂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40、1969年生于福建武平,自199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以来,迄今已出版《刘亚楼上将》《辜鸿铭》《邓子恢》《寻找毛泽东丢失的女儿》《商道和人道》《乡亲们》《我的国籍我的血》等纪实文学、长篇小说、诗歌、散文集等40余部,总计1700余万字,并有电视剧在央视播出。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首届华侨文学奖、中国传记文学奖、福建省政府百花奖等。
41、1921年,王宠惠与顾维钧、施肇基等人代表民国北京政府出席华盛顿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等提案。
42、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将来,小王愉快地发现自己已经不用上班工作了,他的工作将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小王吃了食品机器人帮他准备的早餐,让清洁机器人帮他擦了擦嘴,然后读了读了几页小说机器人写的小说。在听了几首音乐机器人写的歌后,他准备睡觉。他让机器人帮他选择一个探险类的梦,然后让催眠机器人将他抬到床上。当他发出“睡觉”的指令时,不仅想到,现在享受着这一切,大概就是很早以前人类梦想的所谓幸福吧。
43、第三个要求,是他指定学生们要背的书,学生必须背完。如果有人背不完,那么辜鸿铭上课时,这些学生都要全程站着上课。
44、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45、正是因为具有这些才能,辜鸿铭才有立身之阶:张之洞收他在幕府中任职20年,并颇为依重他,后又向朝廷举荐他。袁世凯也曾想起用他,被拒绝后还想拉拢他,许之每月600大洋,来做家庭教师。蔡元培也力排众议,让他来北大当教授。
46、梁敦彦是清末知名的外交官,还曾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过交通总长,他也曾在张之洞的幕府中任职,与辜鸿铭相熟。一次,辜鸿铭和他打赌,说自己能背下来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这首长诗共6100多行,辜真的背了下来。
47、当年,这个不起眼的小院却有一个雅号,曰“晋安寄庐”,顾名思义,“晋安寄庐”的主人自然是一位隐居在陋室中却以彰显道德为己任的君子。这位君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辜鸿铭,世人称其为“怪人”。
48、辜鸿铭在北大上课,脑后始终拖着一要长辫子,而且在课堂上,好发议论,曾就家国大事议论过很多,让人惊异的是以下几点:
49、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男,外文名Thomson,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属为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50、生逢乱世,也很少有人像辜鸿铭那样愤世嫉俗,推倒一世雄杰,骂遍天下强梁,他生性喜欢褒贬人物,出语尖酸刻薄,不留情面。
51、泰戈尔访问北京时,与辜鸿铭(右二),徐志摩(左二)等人合影
52、贫穷时,患难与共,心甘情愿陪着男人的好女人,
53、我倏地明白了,这便是扎缬如今仍有如此生命力的原因吧。扎缬在岁月长河中积攒的经验和技法,是扎缬技术传承的源头活水。而与现代工艺的结合,则是扎缬历久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扎缬背后浓厚的文化气息,朴素的生活品质,以及运用在其中的匠心,则更为扎缬增添了独特的生命力与珍贵的厚重感。(总结感悟。)
54、因缺资金购买外国军火,张之洞派辜鸿铭到上海去借外债。辜鸿铭找到德国一家银行的经理,说明来意后,马上声明绝不收回扣。
55、梁鼎芬回答说:“那你就编出歌词来给人家唱吧。”
56、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辜鸿铭
57、1915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请他到北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和拉丁文等课程。辜鸿铭对蔡元培是敬重的,所以,“五四运动”之时,蔡元培请辞校长,辜鸿铭也是积极挽留派,但他的理由却是:“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
58、1908年宣统即位,辜鸿铭任外交部侍郎,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后,在全国大剪辫子的热潮中,辜鸿铭仍对清室念念不忘,始终留着一根辫子,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展开对战。
59、他还骂袁世凯寡廉鲜耻,连盗跖(zhí)贼徒都不如,直骂得袁世凯体无完肤,一无是处。这就不奇怪了,辛亥年冬,袁世凯阴谋夺取大位,唐绍仪、张謇(jiǎn)已作投靠的打算,他们还想将辜鸿铭网罗到袁氏麾下,辜鸿铭断然拒绝,他出语讽刺唐绍仪为“土芥尚书”,张謇为“犬马状元”,掷杯不辞而去。
60、他曾任英文《京报》总编辑,孙中山外事顾问、英文秘书,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等职务。后期积极参加抗战活动,不肯与汪伪政府同流合污,1944年病逝于上海。
61、辜鸿铭是福建厦门人,年轻时留学英国,后遍游欧洲,学习西洋政治和文艺,留学归国后,精读四书五经,曾任清政府外务部主事,又入张之洞幕府,佐张之洞办洋务。辛亥革命后,在蔡元培的力邀下,入北京大学任教。因中外皆通,被时人目为异才。
62、1948年,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评选出五十位“世界比较法学名家”,中国的王宠惠和杨兆龙两人入选。
63、毕竟张勋带头上演过复辟闹剧,他那条辫子已经臭名昭著,而辜鸿铭的辫子,大家无论是否情愿,确实承认它具有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
64、(3) 《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看辜鸿铭的“外语速成”法》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3/312html.
65、在京城的一次宴会上,座中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和政界大腕,一位外国记者逮住这个空当乘机采访辜鸿铭,他提的问题很刁钻:“中国国内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辜氏不假思索,立刻开出一剂猛药:
66、 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
67、规则是人们行走于陌生人际社会的通行证。遵守规则,与人为善,筑牢了社会合作发展的基础。规则是这繁杂社会的红绿灯,只有遵守,社会的运行才会井井有条,杂而不乱。规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带,只有在它的保护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才会更加的自由和畅通。(详解规则的意义和作用。)
68、看到这段话,阿研不禁想起金庸在《笑傲江湖》中也借任我行之口说了类似的一段话:“老夫于当世高人之中,心中佩服的没有几个,数来数去只有三个半……”
69、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同年,见溥仪。
70、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71、(19)《民国时期第一法律家——王宠惠》http://www.china.com.cn/legal/2016-03/18/content_380585htm.
72、据说他写作的时候,让妻子脱鞋,去掉裹脚布,一手执笔,一手把玩小脚,顿觉思如泉涌,下笔千言,妙不可言!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