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译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李白歌颂母爱的诗)。
3、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
4、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5、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6、这首歌颂母爱的诗,出自袁枚的《小仓山房》诗集,题曰“儿鬓”(或作“儿须”)。鬓这个字,一旦出现在诗词中,基本上就与“苍”“白”“衰”等字眼捆绑在了一起,表示年华已逝,青春不再。但在母亲眼中,“儿鬓”从来不曾改变,你永远都是一个垂髫稚子。
7、箧,小箱子。身上衣服是慈母辛勤的针线,箱中书信是老朋友珍贵的感情。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10、诗中的第一句就入了正题,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温暖和爱护自己的儿女们。你们慈母手中的针线,和游子身上的衣襟,用针线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说出了血浓于水的浓厚亲情。这种骨肉亲情,是多么的温馨幸福。在我们小时候,就曾听过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谣,而有妈的孩子就像是一块宝,被父母捧在手心,永远的呵护。作者通过母亲为儿子缝制上衣这一生活细节开始入手,可谓是妙之毫巅,笔锋单刀直入,但是却脉脉含情,很容易让人脑补出一副美好的画面来。
11、解释:萱草,又名忘忧草。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在屋前种上能忘忧的萱草,以慰母忧。游子远游天涯,母亲倚在门前,盼望着萱草花开,盼望着儿子归来。
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13、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1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小雅·蓼莪》
15、在唐朝考取功名,要经常来来往往,尤其是考进士,要去首都,孟郊生活在唐代,考取功名自然要去长安,或者陪都洛阳去应试。但是那时候交通很不便利,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一回也要好几个月,加在一起甚至有一年多的光景。这路上的所有开销,就靠自己的老母亲来提供,我们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生活压力。母亲在家省吃俭用供养儿子求学考试,而且一分别就是这么长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得知,任何寒门苦读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背后,都有着厚重和深沉的母亲来支撑着他们,这样的母爱,从古及今一直在流传,从未曾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