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致力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停止思考几天之后,突然有了解决的
2、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学说。经世致用、救世治民才是圣人之道的根本宗旨。
3、 从管仲起,到韩非综合法家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历时已数百年。在这期间,法家的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成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学。
4、批判王学“良知说”和“程朱理学”,反对士大夫空谈理性耻于言行,主张经世反对弃世,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全面对王学批判的人物。
5、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
6、法家主要内容是法(法令)、术(技巧、权术)、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造势用势)。
7、通过著述教学挽救学风世风。道统。修养为圣。
8、熟悉春秋战国历史人都知道,秦国以法家为统治思想,在秦国法家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商鞅和李斯。他们两个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而且他们的不同点更为重要,也是决定了他们各自的人生命运。
9、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
10、阐明朱子学问思想的先后次序,说明朱学和陆学的不同,辨明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中立论的根本错误。
11、佛教讲究诸法空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讲究个人内心的修炼。要想有所成,第一关是破一切相,但“破一切相”还是相。空了还要将空空掉。因为执空依旧是相。
12、政治和军事相结合,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慎重对待战争,反对穷兵黩武。
13、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是()的社会活动。
14、强调“步步着实”,注重研究田赋、兵制、水利等。
15、其一君之忠臣不若一国之能臣。慎到把法治条件下的君主驭人之术总结为两条:一曰“尚法不尚贤”,二曰“君无事臣有事”。慎到反对“尚贤”而提倡“任能”。慎到坚持“不用忠臣”,不相信那种“空言忠心”的臣子。
16、知过改过,便是圣学;学问之道无他,惟时时知过改过。特重当下工夫。
17、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止观双修。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
18、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19、首先是儒家儒家的代表为孔孟,儒家的思想在于经世致用,在于维持周礼,所以他主张正名,而他提倡的君子的行为,正直、仁义、忠恕等品质都是为这个思想服务的。而同时,孔子重视人,不重视鬼神。”敬鬼神而远之“,重视人就必然会重视人性,孔子对人性和社会秩序一样重视,但到了孟子,社会秩序破坏严重,所以,孟子只注重人性自由,但这个自由要以“仁”为基础。不管是孔子或者孟子,他们是反功利的,这与墨家和法家等有所不同。再说说墨家墨家在战国时期也是显学,而且是“百家”之中唯一有组织的团体,这个团体由巨子领导,那么墨子当然是第一个领导者,所以说墨家就绕不开墨子这座大山,墨子的思想极端功利主义,但这个功利主义不是对于自身的,而是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墨子认为牺牲自己利益成全那个理想中的世界是必要的,所以“功”、“利”是墨家思想的主旨。因为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墨家的主张往往走极端,比如提倡节俭,薄葬等,这与当时的贵族利益有冲突,所以儒家反对他。
20、重“术”的申不害,最有心机的法家人物,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政治哲学家
21、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史称慎子,诸子之一。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为道法家创始人之一。
22、比如说儒家思想吧,孔子的思想和孟子的思想有出入,与荀子的儒家思想又有出人,到后来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公羊派又有很大不同;再比如说道家,老子和庄子肯定不是一回事了,至于后来的道教和炼丹术肯定又是另外一种思想了;再说,墨家,早期墨家思想和后期的墨家思想也有很大不同。
2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小志独对《晋律》感兴趣,为啥?这就从西晋时期的《晋律》入手来聊一聊。
24、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25、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26、主要观点: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
27、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耻、名节等。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究三纲五常,重视伦常关系。
28、经过申不害的改革,韩国果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韩国虽处于列强的包围之中,但是能够相安无事也是申不害的变法产生的结果。
29、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30、关于我国学制,表述正确的观点是A.我国古代学制萌芽于商朝B.‘壬寅学制’是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得到实施的第一个学制C.‘壬寅学制’规定课程无男女校的区别D.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专门制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目标属于()。(易.公.出.品)
31、“壹法”、“一尊”强调统一法律的内容、立法权,并保持法的稳定性,即:“壹法”、“一尊”。
32、------------------------------
33、申不害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申不害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就是收回韩国三大强族特权,摧毁城堡,让财产充其国库,这样所有权利都在君主手上,也就不存在什么国家动荡了。
34、当然现在墨家还是有很多粉丝,主要因为二十世纪初,一批人想拉抬墨家打压儒家造成的,宣传一定会形成粉丝的。墨家的粉丝大多是归功于那时的宣传文献产生的。佛家这个不是本土的,这是外来的宗派,不过他经过无数次的改良,最后成了中华文化的一枝,完全中华化。融合过程中还生下了一个孩子——禅宗。
35、A. 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36、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楷模。
37、“竹林七贤”领袖之一。魏晋玄学的重要人物。
38、理学大家。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39、 管仲不仅强调“以法治国”,同时也注意建设道德体系,使法治与道德教化相结合。他以“礼义廉耻”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且上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地位,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40、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毛嫱、西施,是天下最美丽的女子,要是让她们穿上兽皮和粗麻布衣,那么看见的人都会马上跑开;要是让她们换上漂亮的细麻布衣,那么过路的人都会停下来观看。由此看来,则是好看的细麻布衣资助的结果。美女不穿好看的衣服而穿难看的衣服,就会让人产生嫌恶。背着沉重的东西长途跋涉,走完山谷与原野,跑了十多里路,是因为把东西捆绑在背上的缘故。如果把东西不捆绑好放在背上,就无法走路。所以,腾蛇趁雾游行,飞龙乘云往来,如果云消雾散,腾蛇、飞龙与蚯蚓没有什么两样,这是因为它们失掉了依托的缘故。因此,贤人之所以屈服于不肖者,是因为贤人的权力太轻;而不肖者能服从于贤人,是因为贤人的地位尊贵。唐尧作为普通老百姓,不能指使他的邻家;等到他坐北朝南称王的时候,就能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由此看来,贤德并不能使不肖者服从,而权势地位却能使贤人屈服。
42、他特别具有批判精神,认为法家思想致秦灭亡;道家思想过于消极;墨家思想代表下层,不利于中央集权;阴阳家思想怪异;儒家守中道,所以此子主张大一统。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学说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一种以儒为主、儒法合流为特色的新儒学。所以汉朝大一统的背景下,法律儒家化的特点非常明显。
43、东汉末学者、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44、吸取儒家五常观念、儒释礼仪规戒,建立比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
45、名利共物役。春从江岸转,礼到贩夫真。直入山中去,山中别有天;此心无处住,随处好安禅。
46、 请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分析张老师违反了哪些教师职业行为规范?(4分)
47、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8、国内统一刊号CN51--00邮发代号:61-41;欢迎订阅258元全年/份;《财富时代》600元全年/份。
49、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抨击和批判,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50、其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官吏只要“以死守法”,百姓则要“以力役法”。
51、以无为本,贵无贱有。圣人无情。重“自然”而轻“名教”。
52、(传统文化)陆羽与皎然禅师的《茶禅一味》的渊源历史
53、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54、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55、南朝文学家。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着闻于世。
56、这些“士”阶层有文化知识,有政治谋略,有军事才能,他们的活动不受国界的限制,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统治者的礼遇,从这个意义上讲,士人的活跃,奠定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基础。
57、“实事实功”,有益国计民生,讥讽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
58、二谛、中道为佛性。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教相判释以破一切有所得见为主旨。
59、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60、文以明道。崇儒排佛。性善情恶说。言行应以儒家“中道”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