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选择情欲满足就恩将仇报的人,而要选择在你年老色衰时仍旧对你忠心耿耿的人。
2、现代人眼中,“柏拉图式爱情”指向一种超越时空、拒绝肉体的精神恋爱,这种爱情的对象是纯粹的“灵魂伴侣”。人们称颂这种“高尚”之爱,并赋予了这个概念以种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憧憬。
3、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是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有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的,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爱你喜欢的人。
4、这个苏格拉底在爱情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拥有无数的爱情和情人。在古希腊语里面,“爱情”这个词演化出了一个主动词和一个被动词,我们一般把主动词翻译成“爱人”,被动词翻译成“情人”,顾名思义,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苏格拉底拥有无数的爱情和情人,证明了他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成功。我们首先看看柏拉图如何在理论上说明这件事情。由于时代久远,古人的许多思想观念经过长久的流传会遭到一些简化或者是扭曲。柏拉图对于爱情的观点也不例外,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或者口号了,就是比如我们说柏拉图式爱情就是精神恋爱,就是等于没有肉体关系的爱情。(柏拉图的爱情观)。
5、这时候,爱不仅是体现在肉体上,更是体现在精神上,这样的爱才能够长久地走下去。
6、ASymposiumScene(图源网络)(柏拉图的爱情观)。
7、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柏拉图对于爱情这个问题非常自负,他认为自己是绝对的爱情专家。在他的各种著作里面,他借自己和别人的口来称赞自己,说自己是爱情大师,精通情事,掌握了爱的技艺。甚至说,其他别的都不懂,唯一懂的就是爱情方面的事情,可见他在这方面的自负。从各种记载来看,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按照我们学界的看法,就是代表着柏拉图本人,就是柏拉图本人营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形象。
8、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9、这话是不是很熟悉?现代网红情感博主翻来覆去讲述的甲乙丙丁的故事,故作高深阐释的道理,很多不过是拾人牙慧,类似的话,柏拉图早就说过了。
10、柏拉图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亚里斯多克勒斯的意思是取名恰当的,后来因为他长得非常强壮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柏拉图的意思是“平坦、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就被沿用下来了。
11、在以爱情为主题的柏拉图对话集《会饮篇》和《斐德若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发表了许多关于爱情的见解,它们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爱情观。不过,在这些篇目中,柏拉图的爱情观念要比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柏拉图式爱情”拥有着更加丰富的哲学内涵。
12、范岛爱写过本自传,书名也叫 柏拉图式爱情。
13、他继续解释道,之所以酒会上之前五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将所有最好的修饰送到爱的头上,正是因为他们都在用(被爱者)的形象来理解爱:(被爱者)在恋情中就是欲望的对象,也因此是年轻的,美丽的,好的。但是却无人想到(爱者)的角色,一个虽然不年轻,不漂亮,但是却能够识别并欣赏这些美的特质的人。在原本的男同性恋的关系中,(爱者)就是单一的提供智慧的角色,而(被爱者)也只是负责提供身体上的美。苏格拉底通过把智慧,一并放在了美的事物里面,彻底地把(爱者)从一个智慧的提供者,转变成一个爱知识的人;即(爱者)从爱身体美的人,变成爱智慧的人。这也就引出了柏拉图对爱的理解,即哲学,爱智慧,是爱最高级的形式。
14、我认为,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才愿意把自己交付给对的那个人。
15、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沟通。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6、后来,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同样的让他在一片树林里走一遍,同样的让他找到一个最大最粗的树回来。同样只准向前,不准回头。这次,柏拉图带着一个很普通的树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带回来这么平凡的树,柏拉图答道:“我一路上是错过了很多又大又粗的树,但我怕自己前面的树比现在的还小还差,所以就选了支较为平凡的。”苏格拉底说笑着:这就是婚姻。扩展资料柏拉图式爱情,也称为精神恋爱,只爱灵魂不爱肉体的一种方式。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爱情,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17、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希腊三贤”之一。他对西方文化及哲学的影响之大,可谓无出其右者。后人对其推崇备至,如怀特海曾说:“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解而已。”柏拉图著作丰富,绝大多数以对话的形式写成,且有很多哲学思想是通过苏格拉底之口说出。在诸多对话作品中,《会饮篇》故事生动、情节精彩、语言流畅,在书中集中表达了柏拉图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观念。它可以说与《理想国》齐名,并称为柏拉图对话录中最杰出的两篇作品。
18、百度上说,初恋,顾名思义是说,人的爱情萌发的最初部分。也可以说是人第一次尝到“情”的滋味,不一定是爱情。比如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他不一定要爱她,但是他对她的喜欢是独一无二不能被别人替代的。初恋的发生和年纪没有关系,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年都可能有初恋。
19、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圆弧,留下回忆中最为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
20、柏拉图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在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这所学校是中世纪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院培养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杰出的就是亚里士多德。
21、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22、我们真正拥有什么东西,包括那些最爱的,其实都是处在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失去之后再去拥有,而不是说追求到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
23、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在这个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他是完美的,而且对于你而言也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有且只有一个。
24、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所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所以,他的著作《理想国》就是希望人们能够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
25、柏拉图认为爱情和性是对立的,两者不能同时存在。
26、柏拉图的观点4: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全部,不顾一切的去爱对方,能够为对方付出一切。爱情不是靠经营,也不能掺杂利益,因此,处于爱河的双方应该是痴狂的。如果双方相当理性,盘算着经营爱情,那么就不能算爱。
27、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在观念世界里,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正等待寻找着你。“雨中站岗”、“每日一花”那是种浪费奢侈。要知道爱情在培育发展过程中,双方都是平等的。
28、第五个发言的是主人阿伽通。他认为前面的发言者是称颂人类从爱神那得来的幸福,而他要描述爱神的内在品质与品德。于是盛赞爱神是神灵中间最幸福的,是最美、最善良的,他不仅公正、审慎,而且勇敢、智慧。
29、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30、爱一个人,就是爱ta的全部,爱ta的优点,也接受ta的缺点。
31、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32、他指出之前的发言者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各种最美好、最强大、最美丽等修饰全部都送到厄洛斯头上,甚至认为他比宙斯都厉害,连宙斯都受他统治。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情,如果厄洛斯是爱美的,爱善的,这说明他缺这个东西,肯定是缺美或者是缺善,或者是其他的东西,他才会去爱他们,所以他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善的,他是有缺陷的。甚至他可能连神都算不上,因为神是完满自足的,神不会爱任何东西;但是反过来,也不是说厄洛斯就像我们人一样;而是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在希腊神话里面,他叫做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灵(Daimon),是介于神和人之间的一种存在。苏格拉底也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就是美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诞生那一天,很多神都来庆贺,喝得酩酊烂醉,其中有一个富神喝醉了,于是来了一个穷神,她垂涎富神的美色,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和他交配,结果怀上了孩子,就是厄洛斯。厄洛斯生下来,同时具有父亲和母亲的两种特质。他的父亲是无所不能的,代表着完满自足的,而他的母亲是穷神,代表着一无所有,永远在追求,得不到。所以厄洛斯变换着这样的角色,他像他父亲一样,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另外一方面,他又像他母亲一样,又把这些东西丢了,两手空空。总之,他缺乏了之后就去追求,然后拥有,然后失去,再追求,再拥有,再失去,就是这样一个循环的模式。我们自己的观点,肯定会觉得后面这个神话,这种循环模式更符合我们现在的爱情观,或者符合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真正拥有什么东西,包括那些最爱的,其实都是处在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失去之后再去拥有,而不是说追求到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就此而言,这应该是更符合我们现实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苏格拉底提出的爱情比阿里斯托芬提出的爱情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阿里斯托芬说爱情意味着只要在一起就行了,苏格拉底说我们在一起究竟干吗呢?在一起是为了寻求一种永恒,达到一种永恒。这个永恒指什么呢?柏拉图从肉体的灵魂和灵魂的永恒这两个方面来说。他说爱情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持久生存,这是通过肉体关系才可以实现的。其实柏拉图花了不少篇幅来表扬这种男女之间的爱情,说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肉体的联合,因为只有这样,人才可以不断繁衍下去。如果没有爱情,男人和女人是不会在一起的。所以恰恰因为爱情才使他们在一起,使他们结合,然后繁衍出子子孙孙的后代。这样即使他们这些个体死了,另外的个体能够生出来。爱情是一个很崇高的目的,是要追求永恒的,保持人类持久的繁衍。男女之间的爱情,肉体的爱情是必须的,这也是一个神圣的事情。从这一点来说,柏拉图还是很开明的。但是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他还是老调重弹,他认为这还不是最高的爱情,因为爱情还应该达到灵魂的永恒。柏拉图其实思想比较复杂,按照他的爱情观,男女之间的结合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也是出于一种相互吸引的爱情。但是另一方面,他甚至也认为没有爱情的男女应该结合,他把这个当成一个任务,当成一个法律规定。在很多方面,他有这种优生学的思想,就是最优秀的男人应该与最优秀的女人尽可能多地交配,这样才能够生出最优秀的品种。比如通过抽签,十个身体最强壮的、理智最发达的男人和十个同样如此优秀的女人抽签,随机进行交配,而那些差的人就没有这样的权利。这符合优生学的道理。而且柏拉图对婚姻方面有很多具体的讲究,他认为一男一女要结婚的话,应该在有公信力的公证人的监护之下赤身裸体地见面,大家看了之后相互满意了才结婚。只要有监护人在场,双方赤身裸体去见面就行了。柏拉图说这没有什么,你用美德去做衣服就行了,只要你心中没有杂念,你有美德这件衣服,你不用穿其他的衣服。柏拉图既强调爱情的自由,也讲到制度上的约束,总之是为了保证婚姻,要保证人类的繁衍,柏拉图认为这对人类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事情。柏拉图式爱情的重点,我们所说的精神恋爱的一个关键,就是这样一个循序上升的过程。在柏拉图看来,精神恋爱不可能凭空出现,真正的爱情,就和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一个从个别到普遍,从有形象到无形象的金字塔形的上升过程。人最初的爱情肯定是爱一个可见的,可以触摸的,比如说有形的、具体的物体。所以一个真正有爱情的人,他会爱一个美丽的肉体或者形体,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一个事情。但是他会过渡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就是他会爱所有的美丽的肉体。他会觉得只爱一个美丽的肉体是一件愚蠢的、不明智的、不合理的事情,他应该去爱所有美丽的肉体。这听起来好像是在为花心和滥情做哲学辩护,但真正的爱就是这样的,不会停留在对于一个人的爱,他会上升到对所有美丽的人的热爱。到了这个阶段之后,他肯定要有一个飞跃,因为灵魂比肉体更美丽,他要寻着这个爱的道路走下去的话,只要他不会沉迷于肉体的快乐,肯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认为灵魂比肉体更美,于是爱这个美丽的灵魂。当然所谓的美丽的灵魂简单来说就是具有各种美德,具有各种丰富知识的灵魂,最好他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爱所有美丽的灵魂。最后就都不爱了,只爱美本身。其实在学术界里面,这是对于柏拉图式爱情最大的批评。他不是批评你片面的排斥这个肉体或者什么,而是批评说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是一个都不爱,真正的柏拉图的爱情是不爱任何人的,因为他只会爱那个美本身。这个也可以理解,因为按照柏拉图的爱情理想,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就可以是神了,因为神就不爱任何的东西。但是这是一个最高阶段,柏拉图始终强调这是一个阶段。所以他不会割裂这个东西,也就是说绝对不把精神恋爱和肉体关系彻底割裂开来。还是在那个《会饮篇》里面,有一个美男子阿尔基比亚德最后发言,别人都赞美爱神,他却赞美苏格拉底。其实苏格拉底或者说柏拉图本身已经是爱神的象征。阿尔基比亚德很爱苏格拉底,但是苏格拉底的样子是很丑的,按照记载他是朝天鼻,金鱼眼,大腹便便,臃肿不堪,衣衫不整,光着脚。他的肉体根本就不美,为什么阿尔基比亚德对他一见倾心爱上他了呢?就是被苏格拉底的言谈、美德和智慧所折服,他对苏格拉底爱得死去活来,已经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恋爱了。但是阿尔基比亚德没有放弃肉体上的追求,他经常找机会要和苏格拉底单独相处,经常和他抱在一起摔跤什么的。但是苏格拉底摔跤归摔跤,也没发生什么事情。阿尔基比亚德还是想方设法的要和他单独相处。有一次他找机会和他谈话到深夜,然后就说在一起睡吧。在关了灯以后他就脱光了衣服,钻到苏格拉底的被窝里面,紧紧地抱住苏格拉底,然而接下来呢,什么都没有发生。阿尔基比亚德向在座的人们哭诉,就说你看我这么一个美男子,无数的追求者,赤裸地抱着苏格拉底睡一觉,就像抱着父亲或者兄长一样。所以这个人太受挫折了。苏格拉底回答他说,在你的这个肉体还没有消磨你的锋芒之前,你的精神层面还没有打开,你别跟我谈什么精神恋爱,你的境界还差得很远。实际上苏格拉底是爱阿尔基比亚德的,后来阿尔基比亚德年纪大了,人老珠黄之后,他的情人都纷纷不在的时候,苏格拉底就找他了,说你现在知道谁最爱你了吧?我讲这些就是想说明,其实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是很丰富的。我们把柏拉图的爱情简化为精神恋爱,这是一个粗暴地扭曲,或者说仅仅把顶端截取下来。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可以说是一座冰山,而精神恋爱只是这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那部分。如果我们把一个完整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拿来考察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也许就是符合道理的,会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得到验证。
33、《会饮篇》的主要内容就是六个男人在一场酒席上讨论何为爱。在古希腊语中,爱有两个词汇:一个是philia,可以广泛的指对家人,朋友和恋人的爱,可能更符合我们今天对爱的使用;另一个是eros,特指尤其强烈的欲望与联系,通常指带有性欲的激情的爱。这六个男人谈论的也正是后者。值得注意的是eros还同时代表了爱之神,爱的化身,也被人们称为厄罗斯。
34、因而,本质上来说,斐德罗实际上是将人这种为了自己爱的事物奋不顾身的精神广义地化为了“爱情”——为了自己爱的事物而献身。斐德罗把这种驱使人超越人的自我保存本能去追求某个目的的力量,称为是“爱神的礼赠”。这样的爱情让人伟大起来,使人勇敢地在这个世界上不畏艰险,寻求自我的幸福。
35、范岛爱写过本自传,书名也叫 柏拉图式爱情。
36、在柏拉图看来,精神恋爱不可能凭空出现,真正的爱情,就和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一个从个别到普遍,从有形象到无形象的金字塔形的上升过程。人最初的爱情肯定是爱一个可见的,可以触摸的,比如说有形的、具体的物体。所以一个真正有爱情的人,他会爱一个美丽的肉体或者形体,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一个事情。但是他会过渡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就是他会爱所有的美丽的肉体。他会觉得只爱一个美丽的肉体是一件愚蠢的、不明智的、不合理的事情,他应该去爱所有美丽的肉体。这听起来好像是在为花心和滥情做哲学辩护,但真正的爱就是这样的,不会停留在对于一个人的爱,他会上升到对所有美丽的人的热爱。到了这个阶段之后,他肯定要有一个飞跃,因为灵魂比肉体更美丽,他要寻着这个爱的道路走下去的话,只要他不会沉迷于肉体的快乐,肯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认为灵魂比肉体更美,于是爱这个美丽的灵魂。当然所谓的美丽的灵魂简单来说就是具有各种美德,具有各种丰富知识的灵魂,最好他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爱所有美丽的灵魂。最后就都不爱了,只爱美本身。
37、你说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精神恋爱这没有问题,但是就像黑格尔所说的,「任何一个真理,你把它从具体的语境或者含义当中孤立出来,单独当做一个口号的话,就是一个谬误」。这种爱情柏拉图自己也不会认同的。所以说我觉得,要真正了解柏拉图的爱情观,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就像研究柏拉图的理念、本原或者研究柏拉图其他的严肃的话题一样,要尽量回溯到他自己的著作里面去,尤其是多种著作,看柏拉图究竟怎么样来讲爱情这个东西。
38、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所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所以,他的著作《理想国》就是希望人们能够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
39、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十九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抱电话机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40、再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园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这次柏拉图是这么回答的,他说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实证明花至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苏格拉底又说:“这就是幸福!”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相当的付出。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在他的理论中,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柏拉图式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
41、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42、最早由Marsilio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
43、而且柏拉图对婚姻方面有很多具体的讲究,他认为一男一女要结婚的话,应该在有公信力的公证人的监护之下赤身裸体地见面,大家看了之后相互满意了才结婚。只要有监护人在场,双方赤身裸体去见面就行了。柏拉图说这没有什么,你用美德去做衣服就行了,只要你心中没有杂念,你有美德这件衣服,你不用穿其他的衣服。柏拉图在婚姻中强调制度,在爱情中强调自由。制度是为了保证婚姻,保证人类的繁衍,柏拉图认为这对人类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事情。而爱情,是一个自由状态下的吸引。在柏拉图看来,精神恋爱不可能凭空出现,真正的爱情,就和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一个从个别到普遍,从有形象到无形象的金字塔形的上升过程。人最初的爱情肯定是爱一个可见的,可以触摸的,比如说有形的、具体的物体。
44、首先登场的是雅典贵族,也是苏格拉底的好友费德鲁斯(Phaedrus)。费德鲁斯是毫不吝啬地,倾其所有地赞扬爱。他说爱是追求美德(virtue)的最好的指引,并且只有与爱相关联时,美德(Virtue)才是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他还说是爱给予了人们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勇气。
45、在我的观念中,我一直都认为是先有爱再有性。
46、人的爱情肯定就是追求一个人,然后寻求满足,这是柏拉图自己得出来的一个基本的观点。人追求人是为了寻求满足,这个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了。但是你爱一个人,那个人在什么意义上让你得到满足,这就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了,或者说他为什么能够让你得到满足?为了讲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柏拉图在《会饮篇》里借助于阿里斯托芬来讲的一个神话,如果有些读过柏拉图这本书的人都会比较了解,就是一个关于原来人的一个神话。就是说以前原本的人有三种,不像我们分成男女,而是有三种人:全男人、全女人和阴阳人。全人的一切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的双倍,是一个圆球的样子,他有两个头,四只手,四只脚,两套生殖器官,全部都是双倍的。顾名思义,所谓全男、全女和阴阳人,就是依靠两套生殖器官的分布情况来决定的。原来的人力量非常强大,他们甚至想要推翻诸神的统治,所以宙斯就让阿波罗把人劈成两半,把手和脚拉过来,伤口扯紧缝起来,我们的肚脐眼就是扎口的地方。脑袋或脸本来是朝向伤口的背面,阿波罗让它转过来,让人看着自己的肚脐眼,看着这个悲伤的纪念标志。人被分成两半之后,他就会找自己的另一半,找到了之后他们就会久久的拥抱在一起,纠缠在一起,死都不松手,就真正死了。他们甚至希望万能的匠神赫淮斯托斯把他们再融合在一起,但这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只能久久地抱在一起。在一起就是他们的愿望,其他的事情他们都不管。后来宙斯发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以及以前工作的纰漏,他就把人的生殖器官也扭过来,这样人在拥抱的时候就可以交合,有新的人生出来。
47、我游走徘徊于都市单身完美咖啡厅, 事实上我重视婚姻的本身,却不怎么愿走进围城, 希望爱情天长地久,爱情是强烈的情感, 爱情是是易变的情感,爱情像光火花样绚丽, 也像光火花样容易熄灭,我(上海)拥有过了爱情, 却感觉是那么的短暂,永恒----只有让爱情上泰坦尼克号!
48、《会饮篇》中,参与阿伽通宴会的人被要求作一篇歌颂爱神的文章。苏格拉底的颂词给了爱神一个极有意思的出生:爱神是丰富神和贫乏神结合的孩子,所以她一面像她的母亲贫乏神一样丑陋、贫困、一无所有,一面又有着父亲丰富神的特质:勇敢、百折不挠地追求美的和善的东西。爱神其实不能算是一个神,因为神是完美无缺的,而她却贫乏得很;她是一个介乎人与神之间的大精灵,是人与神中间的传语者和翻译者。
49、它的意思是:只有精神上的恋爱。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这样纯洁,洁白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才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 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个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不能在一起.
50、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51、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52、当我们缺乏一种东西,就会去追求它,这在一般的意义上就叫做“爱”。追求的那个目标会填补这个匮乏,使之得到满足,因此“匮乏”和“满足”是爱情里面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我们爱美食、爱美酒、爱首饰、爱运动、爱锻炼、爱荣誉、爱美德,一直到爱智慧。在各种各样的爱里面,有一种爱是最高的,即人对人的爱。古希腊只把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称之为“Eros”意义上的“爱”,而对于其他事物的爱,比如对于酒或者别的东西的爱,都是用“友爱”(Philia)这样一个词。古希腊人专门用“Eros”来指人对人之间的一种爱情,把它和其他的爱区别开来。而且他要表明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爱情,因为人最缺的就是人。人的爱情肯定就是追求一个人,然后寻求满足,这是柏拉图自己得出来的一个基本的观点。人追求人是为了寻求满足,这个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了。但是你爱一个人,那个人在什么意义上让你得到满足,这就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了,或者说他为什么能够让你得到满足?
53、对于某种美好品质的爱恋——这便是鲍萨尼亚所认为的。在论证开始,他首先提出了“两位阿佛洛狄特之神”的说法,认为有两个爱神,一个是由天本身诞生的年老的爱神,一个是由宙斯和狄俄涅所生的年轻美丽的爱神,这两位爱神给了人类分别以不同的爱。其中,后面这位由宙斯生的爱神,鲍萨尼亚称她为“地上的阿佛洛狄特”,她带给人的爱便是我们熟悉的肉体上的情欲——既可以是男女间的肉欲,也可以是男男之间女女之间的(emmmm):即单纯的肉体上的性爱。在鲍萨尼亚看来,这种爱驱使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肉欲而不择手段和对象,只要那个人能实现他的肉欲的愉快,他就会去追求那个人。
54、在了解了柏拉图有关爱情的观点后,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55、在灵魂马车的比喻中,好马爱好荣誉、节制与谦逊;劣马则象征着放肆的情欲。在遇到爱情的对象时,好马知羞知耻,懂得克制自己;劣马就会不顾驾车人的驱策,撒着欢像那爱人跑去。所以好马代表的是以节制为基础的爱情,劣马代表着肉体的情欲。当良马的节制与驯服占了上风,他们就会过着“有纪律而且有哲学意味的生活”,他们在世的时候就会终生协和快乐,死后举翼升天。
56、不要把恩惠赐予那些要求最强烈的人,而要赐予那些最能对我们感恩图报的人;
57、柏拉图认为爱情和性是对立的,两者不能同时存在。
58、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对于爱情的一个最基本的分析,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即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按照他的理解,病人会爱上医生的。当然我们暂且只是在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这里所说的爱。因为病人患病了,他有病痛,所以说他要追求健康。而医生又拥有可以让病人恢复健康的医术,所以说病人追求健康,就会追求拥有医术的,或者是代表着健康的医生。
59、御车人驾驭着两匹马在天外之境飞行,这天外之境中存在的正是绝对的真实体,这就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只有凭借理智方可到达,所以这时就要看御车人的本事了。好的御车人在周游中能够全然看见真实体,如其本然地看见正义、美德和真知;御车人本事不够的,便会受到劣马的牵引,时升时降,只得瞧见本体的局部;还有的对于上界真是有心无力,只得困于下界熙攘中,与真知无缘。灵魂天然长着羽翼,完美的灵魂会一直向上飞升,到达天外的神境,成就不朽;若是中途失了羽翼,还未见着全部真理便坠入凡尘,套上肉体的躯壳,便成为可朽者——人。所以人天然是在前世窥见过上界的,他此生的境遇便是取决于前世探见了多少真理。
60、出于一种纯粹的对于对方的爱恋而付出,这是我们熟悉的恋爱中的人儿们会有的姿态。然而广义上来说,它的本质是执着某种信念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这是拥有智慧的人类能达到的最高尚而幸福的事。
61、双方平等和完美的爱情观才真的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观。
62、苏神上来就非常符合他一贯风格地赞扬了阿伽颂先论述爱的本质,在谈论爱的影响的这种方法。但是在礼貌地吹捧了几句之后,苏神话锋一转,否认了所有阿加颂所有的结论。熟悉柏拉图其他作品中苏神的对话方式的同学应该都对苏神一步一个坑的对话技巧忌惮三分。在这里苏神再次施展了他高超的对话技巧,很快就让大家同意爱就是对美的欲望这个定义。然后全篇的第一个高潮就来了:这样的定义看似确实平平无奇,但是却埋了一个大雷。
63、会饮篇总共有六篇发言,一人一篇。六篇发言可分为两组,前三篇一组,后三篇一组。这第一组的发言主要是起了铺垫的作用,而第二组则是越来越有深度。
64、提到柏拉图,我们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我们中国人认为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就是“精神恋爱”,而美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至于究竟是什么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
65、不过柏拉图并没有完全否定情欲,他固然支持纪律和节制,但他也说,如果那劣马趁御车人不戒备,选择了凡人快乐的方式,他们虽不如前一种那样深挚,但毕竟交换过誓言,到了该长羽翼的时候,也会长出羽翼的。
66、不要,我就是喜欢他。还有,我和他之间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不想放手。
67、“既然没有人会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has),或者已经是的东西(is)产生欲望,那么爱就不能是美的;
68、不要选择只贪图你的青春美色的人,而要选择在你老的时候仍旧能够与你共享安乐的人;
69、我不知道,这样的爱情现在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不现实或者真的只是在童话中才有。
70、“柏拉图式的爱情”顾名思义,就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柏拉图何许人也?古希腊一位妇孺皆知的人物。在基情(男同性恋)四射的古希腊,像柏拉图这样的名人也把基情视为理所当然。因此,“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以基情为基础衍生出的一套爱情理论。
71、要说清楚迷狂状态是什么,先得知道柏拉图的灵魂观。柏拉图将灵魂比作一对飞马和一个御车人。两匹马一匹顺服,象征意志,一匹顽劣,象征欲望,御车人象征理智。(这是柏拉图关于灵魂的基本看法,《理想国》中,他将灵魂的这几种不同特质扩展到城邦中,对应着城邦居民的等级层次,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如同灵魂中几种性质的相互关系一样)
72、其实就是半男人和半女人之间的结合,可以繁衍后代。至于有以前的全男和全女分开的,他们就相应的只喜欢同性,他们在一起拥抱虽然不能生育后代,但是至少也可以抚慰一下,平息一下他们的内心,也是好的,可以安心做一点别的有意义的事,人类就不会灭绝了。假如说《会饮篇》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可能我们认为这就是柏拉图的爱情观,爱情就是寻求另一半。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在这之后,后面还有柏拉图的头号代言人苏格拉底的发言,这显然是更代表柏拉图的爱情观。在阿里斯托芬的描述里,其实他没有强调肉体快乐,他只是说人在一起就行了,抱在一起就行了,其他的都是不重要的,肉体的快乐甚至他都没有谈到。如果看柏拉图的各种著作的话,可知柏拉图是非常反对把这种爱情降低为寻求肉体快乐的。那种追求肉体快乐的爱情,其中的一方,尤其是主动方,他就会尽量让被动的这一方受其摆布控制,就是让对方尽量在理智上和身体上各方面都处于非常虚弱的、任由他控制的一个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肉体快乐。如果对方比较独立,或者比较豪强,或者比较自律,你想再从他的身上获取肉体快乐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一切以肉体快乐为指挥的这样一种爱情,是一种低级的爱情。柏拉图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这是“狼对羊的爱”,就是你爱这个东西,只为了享受它,这是柏拉图很反对的。但是我们刚才说了,这并不是柏拉图爱情观的终极代表。柏拉图借苏格拉底提出了另外一种爱情,影响一点都不亚于前面那个神话的另外一种爱情观。
73、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74、或许,有一天,我等到对的那个人,对于我而言他就是有且仅有一个完美的人,他会取代了那个他的位置。那时候,就是要放手的时候了。
75、美是触发爱的迷狂的契机。一个人看见美的形体,便会对它虔敬如神,当他凝视美的爱人,那美发散出美的放射体——滋润干枯的情波,使那久经闭塞的羽翼重新复活。新生的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如同新生的鸟儿,昂首向高处凝望,将下界的一切置之度外,这就是迷狂状态。正是在这种迷狂中,尘世的美成为触发回忆本体之美的契机。
76、然而知识分子的聚会与就是常人不太一样。正当大家坐在了餐桌前,准备开始享用美酒时,医生厄律克西马库却说,一群知识分子坐这里喝酒还伤身实在是太没有层次了,但是不喝酒好像又没了消遣,不如我们来进行哲学式的问题吧(黑人问号???)……然后众人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最后他给出了今晚的主题:赞美各种神的诗人很多,但是很少人赞美爱神,于是我们今晚就讨论“爱”吧。就这样就有了传世的《会饮篇》。《会饮篇》最后以苏格拉底的情人阿尔基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赞美,作为对这次讨论主题“爱情是对永恒不变的精神的追求”的升华,结束了这场对于爱情的讨论。
77、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78、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79、在他的理论中,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双方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
80、应该说这是不太奇怪的事——结婚意愿的逐渐降低是现代化社会里的一个共同特征,经济的日益发达必然会导致个体的人自由流动成为日常,与之上升的是人在社会分工精密的现代社会的支配下日益强烈的生存压力和孤独感,而这早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出现了。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开始步入正轨。
81、为了永恒的幸福,人类渴望繁衍和生育,生育有肉体和心灵两种。肉体的生育会产生官能世界的物体。心灵的生育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生育,它可以创作诗歌、谱写音乐。相对于生理繁衍,精神繁衍对人类更高尚且更有意义。
82、在浊世之中,心灵留出一方净土,让纯纯的柏拉图式爱情扎根,多一些简单,多一些幻想,便会多一些美好!如果你愿意,不妨泡上一杯咖啡,在阳光下继续写柏拉图式爱情的文字!
83、其实经过这样的解释,可以知道,对于爱情里面的几个因素,用一些哲学术语来说,「动力因是推动他去爱的起因,而目的因就是他在这个活动当中追求的目的」,还有就是他的爱情具体的对象。但A爱上B时,这里面的结构和因素是可以分析出来的。在柏拉图的各种对话录里面,他首先分析的是动力因。通过刚才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爱什么东西,就是因为缺乏这个东西」,这是他一个最基本的洞察,即爱是出于一种匮乏。
84、小伙伴们怎么想呢?还想谈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吗?如果想,就好好对照上面的5条,我觉得要是能做到其中的1条,可以试试。实在找不到好对象,做个单身贵族也不错哦。
85、如果有一种永恒的情愫,可以在心灵灵犀间穿梭,于理想的心理空间点亮美丽的爱情,无须用任何形式去证明,那么我定义它为柏拉图的永恒,只是它是可与不可求的东西。
86、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结论没什么了不起的,爱的最终对象为美本身这本来就是很符合我们直觉的一种解释。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直觉不一定就是生物性的,我们与生俱来的。没准儿我们目前对爱的直觉性的理解就是被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的爱的理解所塑造的,经历了一代代人的加工和诠释。我认为《会饮篇》的价值就在于有这样一群人能够如此认真地,执着地一起探讨何为美,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这样的探讨本身就代表了哲学爱智慧的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