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报纸的头版新闻登载了上述内容。杜鲁门认为,公告的真正含义是麦克阿瑟否决了他让台湾中立的政策。麦克阿瑟赞成推行一种更大胆的方法。自从4月份批准第68号政策报告并付诸实施以来,美国在世界各地奉行的是一条1的外交政策。然而鉴于台北方面的特殊情况,美国政府认蒋介石是个例外。华盛顿无意将自己的政策用于台北千疮百孔的政权。
2、所谓“有限战争”,便是指要将朝鲜战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遵循不扩大的原则,防止其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3、1950年1月,鉴于美国共和d人的激烈批评,杜鲁门总统责令1委员会起草一份“1委员会68号政策报告”。报告中指出:“美国阻止任何0国家对非0国家的威胁”,总统签署“同意”两字后,该报告便锁在保险柜里。同年3月1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根据种种迹象预测:“6月份,朝鲜半岛将发生一场大规模战争”。……
4、所以仁川登陆后,美韩联军势如破竹,朝鲜军兵败如山倒,是否跨过三八线继续北上,就成了一个新问题。
5、 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跟麦克阿瑟的祷告词有何不同。
6、同年三月,杜鲁门政府开始着手准备谈判事宜,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7、这篇演讲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1951年4月19日被解雇后在国会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题目是《老兵不死》。这个老兵不会死,但他会安静地离去,只是悄然隐去。((Oldsoldiersneverdie,theyjustfadeaway))不禁想到了麦克阿瑟——美军五星上将,叼着玉米斗。后来,这句话被作曲家记录在五种唱片上:“老兵不死/不死/不死/他们只是静静地隐去。"
8、持异议的人担心,敌炮群可能控制住飞鱼海峡的生命线,麦克阿瑟结束发言时压低了声音说:“我几乎到了忍受命运之钟滴搭声的煎熬,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否则将束手待毙。选用仁川登陆,稳操胜券,它将拯救10万人的性命。”麦克阿瑟的据理力争,终于使反对他方案的人改变了态度。五角大楼批准了他的作战方案。海军上将谢尔曼说,“谢谢你,这是伟大事业中的一个伟大声音”。麦克阿瑟终于赢得了他们的赞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方案无可指责,他赢了第一仗。
9、解除一个高官的职务总有种种难处,但这次并没有出什么乱子。总统个人即有权解除战区统帅的职务,这是朝野皆知的。国家与军队的上下级关系必须非常明确,任何官员都应清楚上对谁负责,下可以指挥谁罢免谁。总统虽然没有上级,但他若做得不妥也有可能被国会弹劾。事实上杜鲁门在决策前听取过所有主要官员的意见,甚至还征询了私人朋友的意见。(麦克阿瑟说过的话)。
10、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始问责,发生这么大溃败,是谁的责任,白宫说是麦克阿瑟的,麦克阿瑟说是白宫的,麦克阿瑟说是中国志愿军有五十万人(在败退前一直都在说是6万人),而且说政府不帮忙,应该扔原子弹,当时下边的人警告他别乱说,因为苏联也有原子弹,他说那不是我的事。
11、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麦克阿瑟带着4名记者乘上他的座机第一次飞抵朝鲜的水原。此时,他心中已酝酿了一个从北朝鲜军的腹背进攻的两栖登陆作战方案。
12、朝鲜战争是金一发动的,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最后打成了个平手,从三八线到三八线; 抗美援朝是指1950年10月—1953年7月,从清川江到三八线,御敌于国门之外,明显达成了战略目的。
13、为能在夜幕降临前飞抵东京,麦克阿瑟午饭前就赶回去了。杜鲁门回到美国后在旧金山对人说:“我和麦克阿瑟的会晤是想获知事态发展的来龙去脉,想在实施外交政策的具体行动和目标上同麦克阿瑟将军保持一致。”麦克阿瑟回去后对西博尔德大使说:“我对这次会晤感到满意。”
14、但是现在使用原子弹,“不但不可能结束战争,而且还将扩大战争。”
15、杨凤安,王天成编著.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抗美援朝战争名将对决(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
16、主啊,求你把我的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他有足够坚强从而知道他何时软弱,他有足够的勇气能面对自己的胆怯,他在确切的失败中仍能保持坚定和自尊,他在胜利中能柔和谦卑。
17、不过志愿军当时没有苏联援助的武器,也没有苏联飞机(苏联支援是在第三次战役之后来的,那时候美军已经跑回到三八线以南去了),志愿军没有重武器,对重型坦克里的美军杀伤并不大,主要是把轻装步兵杀了个鬼哭狼嚎。美军第八集团军的军长沃克也在跑路过程中翻车摔死了,比较悲剧的是,马上就要到汉城了,也就是说,沃克死在了大溃败的最后几天,随后李奇微接替沃克。
18、白宫为发布解职命令而作出的复杂策划、因情况发生变化又临时变更以及最终解职命令生效方式的颠三倒看起来是左支右绌、手忙脚乱。但是,由于无论发生哪种情况,都还在制度与规则的底线之上,因此“麦克阿瑟解职事件”大致是能经受住历史检验的。
19、 双方是在威克岛的一间简易的半圆形活动房内会面。会晤似乎漫无目的地进行,只是随便聊聊而已。当时在场的还有麦克阿瑟的参谋和总统的几位顾问。他们谈到了日本的和平条约,议论了感恩节前能否在朝鲜北部战场打胜另一仗的可能性。麦克阿瑟对此充满信心,只是在会晤结束之前,双方就苏联和中国是否介入朝鲜战争之事轻描淡写地谈了一阵子。麦克阿瑟说苏联在这一地区兵力不足,中国有可能插手,但可能性不大。中国一旦插手,他们最多只可派五六万兵力穿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真想到达平壤的话,那将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这一点正是麦克阿瑟失算之处。
20、尽管当时苏联原子弹的数目比美国少许多,但是这二十枚原子弹也足够对美国本土人口密集的工业中心进行轰炸。
21、一个这些都不顾的人,活着其实也如行尸走肉一般,就如以往的汉奸,他们就甘愿为为奴,为他的主人做牛做马,但汉奸能成事,成大器,能帮主人打天下的,有吗?没有。他有真有本事,就不会当汉奸,更不愿意为奴。
22、但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告诉杜鲁门,蒋家军队训练差劲,装备不良。麦克阿瑟支持这一观点,他劝告五角大楼说:“中国1军队是盘旋在我们头上的信天翁。”
23、 1950年7月30日,麦克阿瑟飞抵台北,和蒋氏举行了一天的秘密会谈。麦克阿瑟回到在东京的司令部之后,立即发了一个简短的公告:双方一致同意,不派国民d军队到朝鲜参战。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行动有可能严重损害台湾的防务。
24、小混混们围在队长桌子旁边,有人去拔风扇,队长握着风扇,说了句“懂不懂规矩?”黄毛说,“规矩?在这方圆几十里地跟我谈规矩?哈哈……”说话间,顺手摔了队长的碗。
25、此时,布里吉·莫汉·考尔出现,他对尼赫鲁和印度高层说:“由于中国内部问题,中国不可能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而在任何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印军有能力击败任何中国军队!”
26、两任总统召麦克阿瑟回国述职而不得,杜鲁门的命令竟也不提麦克阿瑟解职后的安排或去向,但解职4天后的4月16日,麦克阿瑟即启程返回阔别14年的祖国。笔者看到的资料均未有对这一离奇现象的探究,大概的推测是: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清楚自己具有的终身现役军人身份,到陆军部报到去了。
27、此次作战行动的成败取决于速度快慢,因为北朝鲜已采取行动,不久南朝鲜的所有港口将布满水雷。麦克阿瑟将军主张速战速决,然而,要说服五角大楼同意他的主张并非易事。麦克阿瑟向五角大楼据理力争:“此次登陆行动将包围汉城以南的所有北朝鲜部队,切断他们的粮源,破坏他们的通讯,动摇敌人的军心。”7月2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终于同意向他们提供潜艇。麦克阿瑟将军已经在朝鲜半岛选择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登陆位置:距釜山以南200公里,黄海上的仁川港。麦克阿瑟将他的方案告知海军方面时,即遭到了他们的非议。他们认为,仁川没有沙滩,只有防波堤,海流每小时6海里,舰只要穿过暗礁丛生的飞鱼海峡才能到达由一座筑垒岛屿作屏障的目的地。最糟的是那儿的海潮落差超过9公尺。仁川港简直是宽阔泥泞的浅滩。几乎每个有关人员,甚至麦克阿瑟自己的参谋人员在内,都竭力劝说麦克阿瑟放弃这个方案:他却置之不理。8月下旬,参谋长联席会议派柯林斯将军和谢尔曼海军上将面晤麦克阿瑟将军,麦克阿瑟即召集战略会议,把他的作战方案摆在台面上讨论,柯林斯怀疑仁川登陆能否成功,便提出借助仁川以南162公里的群山。海军上将谢尔曼断言:“从地理及海上不利因素考虑,仁川危险之极”。持反对意见者结束了长达80分钟的发言之后,麦克阿瑟坚持己见,他说:“正是你们的异议坚定了我对这一方案的信心,因为敌指挥官肯定推断没有人会贸然作出这样大胆的计划”,他激昂地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他又说“我完全信任海军??事实上,我信任海军胜于海军自己。”麦克阿瑟断言:“仁川将成为粉碎敌人的铁拳”。
28、朝鲜战争结束七年后,中国人的老朋友斯诺应邀来到中南海,和毛泽东进行了长达九个小时的对话。
29、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后来尼赫鲁当选为总理。当时,尼赫鲁虽然不断鼓吹和平,但却制定了“前进政策”,准备攻打我国西藏地区,并且不断派兵向我国边防部队挑衅,准备以武力清除我国边境上的军队,占据领土。
30、对有关国家政策进行的全面而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宪法制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我国法律和宪法的规定,遵守下达给他们的政策和指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危急时刻,这种考虑尤为必要。
31、具体过程篇幅有限就不说了,反正后来请愿大军规模大到离谱,并且和军警不断发生冲突,整个国家烂事不断,胡佛总统已经心力交瘁,觉得必须得把这件事先解决了,要想办法让请愿大军赶紧离开华盛顿,总统把这事交给麦克阿瑟去处理,当时政府的要求是”要给退役老兵们最后的尊严“。
32、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皮肤,但如果失去了热忱,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
33、他们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所用的装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了。
34、事后杜鲁门责备麦克阿瑟在此关键问题上把他搞糊涂了。麦克阿瑟将军对情况分析确有破绽,中央情报局人员和国务院人员也是如此:前者过低地估计了敌方的力量,后者却过高地估计了敌方的力量。总统在这类敏感的政治问题上毕竟应该向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请教。这次他却找错了对象,听信了麦克阿瑟的话。
35、老阿瑟就是镇压完印第安人,就去了菲律宾,在菲律宾镇压完土著之后,就呆在那里当总督。但是当时菲律宾人总有不服的,经常闹事,老阿瑟的思路就是逮到一个就当街处死,吓唬其他人,但是一直不太有效。后来美国总统觉得军事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得换政治解决,所以派了一个塔夫脱的政治家去菲律宾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案。
36、当天夜晚,高地四周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喇叭、哨子声。
37、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上的6座大桥,浩浩荡荡地涌入朝鲜。11月6日麦克阿瑟下令B?29轰炸机轰炸新义州的所有桥梁,同时给华盛顿呈上这一命令的副本,然后就宽衣就寝。下午2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紧急指令惊醒了他。指令要求麦克阿瑟暂缓轰炸中国东北边境8公里的目标。麦克阿瑟措词强硬地作了个答复:内容是潮水般的部队辎重从鸭绿江桥蜂拥而来,将对美军有毁灭性打击的威胁,阻止敌兵增援的唯一出路就是捣毁一切桥梁。杜鲁门知道后出人意外地又指责麦克阿瑟早就该说清楚这点。于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撤销了上述指令,命令麦克阿瑟炸桥,但只能炸一半,不得超越主航道。这使麦克阿瑟不满,因轰炸机只炸半座桥梁是不可能的事。
38、云山之战的失利,让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恼怒不已。
39、由于技术原因,国务院发给正在釜山的穆乔大使的电报迟迟未能到达;
40、美国方面关于麦克阿瑟解职的原因说来话长,相关的文字资料、档案难以计数,简单说就是总司令与前线统帅不能合作。
41、 11月26日,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汇报说:“前进部队未遭抵抗。”可是,第二天第八集团军和海军陆战队就遭到了巨大的反击,约30万中1队突然出现在眼前。中1队第一拳揍在麦克阿瑟最薄弱的环节,即第八集团军和南朝鲜第二军团的交接地。司令部里的灯火通宵不灭,麦克阿瑟全神贯注地看着1和航空图,寻求他进攻计划的补救方法。最终在绝无良策之时,他命令第八集团军原地待命,而X军团和海军第一陆战队成一字纵队从中1队的1之中杀出一条血路,顶着严寒沿着一条盘旋小路向1围。
42、麦克阿瑟的解职对于当时的交战双方以及关注朝鲜战争的各国都是重要事件。
43、 麦克阿瑟接到来自朝鲜战争的报告时,他正在东京的卧室里踱步。战争消息太突然了,他对白宫对他的任命感到意外,他认为白宫的决策者并没真正了解朝鲜的情况,他们是用外交家的意图想遏制这场战争。作为一名军人,他的观点是,一旦卷入了战争,战争就必须进行到把敌方消灭为止。
44、正是为了给他造成这种错觉,志愿军先前才在总部的指挥下,逐步减少节节抗击的时间,造成军队已然溃败的假象。
45、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
46、 另一个比喻,我倒觉得非常恰当——上帝即真理。代入一下,就有。
47、在志愿军的帮助下,美军被重创。面对着连连失利的败局,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坐不住了。
48、越过三八线,但要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和苏联或者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行动。一旦接触苏联和中国军队,立刻脱离接触。在接近中国边境的地方,只能动用韩国军队。联军不得进入中国和苏联任何领土。
49、他们认为,既然1945年已经投过一次,那么再次一次也无妨。更何况,核武器的介入或许反而能加速战争的结束。
50、不仅如此,他还大肆吹嘘美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故意恫吓中朝。
51、现代战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对抗,落实到军人身上,就是武器装备的优劣和军人的技能、智力、经验和血性的比拼。班公湖的“两军群架”,只动手和脚,最多拿地上的石头为武器,这种形式的“战斗”其实比拿枪远距离射杀敌人对一个人内心的冲击更大。
52、其实到此为止,志愿军也打不动了,很好理解嘛,后勤供应不上,先期入朝的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也疲劳不堪,需要休整。不过把美帝这么快就赶过了三八线这事彻底震惊了世界,苏联这时候才贱兮兮地站出来说他们要提供物资和武器,把志愿军手里的万国造换下来。在这段时间内,李奇微接替沃克在汉城东边一个叫“砥平里”的地方顶住了志愿军的进攻,志愿军占领汉城没多久又主动放弃汉城,撤回三八线了。
53、王毅力.美国为何在朝鲜战争中没有使用原子弹(J).贵州文史天地,2001,(第4期).
54、麦克阿瑟答:日本人认可战败的事实,认可外国军队的占领。于此同时他们还陷入了对未来的悲情之中。后进的,孤立的,封建的日本人,开始适应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也得到了重视。
55、你应将所任各职移交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下达为前往你所选择的地方所需下达的命令。
56、毛泽东究竟怎样看待这件事?杜鲁门为何将麦克·阿瑟撤职?世界大国间围绕着这26颗原子弹,又有怎样的博弈?
57、麦克阿瑟资格老、威望高,一战时就在美国驻欧远征军任旅长、师长等职,一战后曾任西点军校校长、陆军参谋长(1930~1935年)。二战时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二战后任驻日本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是美军10名五星上将尚在任的4人之依陆军部长佩斯的说法,“当麦克阿瑟是陆军参谋长时我还在宾州一所预科学校里呢”。佩斯当然认为给麦克阿瑟送解职令是非常触霉头的事,他设想这样去送信:我到麦克阿瑟总部,把门铃一按,把解职命令往门口一塞,然后拼命跑掉。
58、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读到了麦克阿瑟这样的语录,我们不妨借着这段语录,更深入来分析一下,探讨一下,反省一下。
59、麦克阿瑟解职的故事大致如此,早有文学人士以生花妙笔据此想象、臆测、渲染而形成洋洋大观的各种“秘闻”、“揭秘”、“内幕”、“大解职”之类。撇开文学泡沫,有意思的是这则故事所透露的一些游戏规则与制度因素问题:
60、 为能在夜幕降临前飞抵东京,麦克阿瑟午饭前就赶回去了。杜鲁门回到美国后在旧金山对人说:“我和麦克阿瑟的会晤是想获知事态发展的来龙去脉,想在实施外交政策的具体行动和目标上同麦克阿瑟将军保持一致。”麦克阿瑟回去后对西博尔德大使说:“我对这次会晤感到满意。”
61、有人认为,这是蒋介石报复杜鲁门多次轻蔑和冷淡他的机会。台湾方面自吹自擂说:麦克阿瑟与蒋氏的会谈内容包括“中美联合防卫台湾”以及“中美军事合作”等问题,台湾发的公告多半为麦克阿瑟赞美他“在共同向亚洲极权主义作斗争中的果敢领导。”
62、这次传教岭战役中表现太好,很快的,19岁的老阿瑟就升成了美军上校。随后开始搞西进运动,“西进”不是大家赶上车去西部种地就完事了,美国当时西部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基本都被印第安土著给控制了,你跑去别人家里种地,冲突时必然的,所以美国西进运动一直伴随着武力血腥的征伐。印第安土著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被刚打完内战的身经百战的美国大兵打的鬼哭狼嚎。
63、中国近年出版的官方资料(如军事博物馆编《抗美援朝战争纪事》,***出版社2000年版)都只说有过麦克阿瑟解职一事,而未加任何评论。但在民间话语及有文学色彩的书刊中,与麦克阿瑟解职相联系的关键词是“美军战败”,这可能源于当年的宣传材料如:
64、杜鲁门这招杀鸡儆猴,实际上是在敲打麦克·阿瑟。
65、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境界!
66、他说:“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么,赤色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
67、但可以肯定的是,新闻传播速度超过了军用电报的速度,预想的程序颠倒了。问题出在从杜鲁门指示直接发军用电报给麦克阿瑟本人到4月11日1时新闻发布会之间所留的时间太短。这个时间究竟有多短?笔者没有见过哪个资料说过。可以推想白宫的两难——新闻发布会的任何拖延都会增加正式消息晚于媒体消息的可能性,而新闻发布会的提前又会使公众与部属都知道麦克阿瑟被解职而麦氏本人还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