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游必有方,指的是必须要有理由,去何处,为何去,何时归,均要告知父母,并且安排好他们的供养。(孔子关于理想的名言)。
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4、君子当以道自立、以道立人,这是求道的使命;“朝闻道,夕死可矣”是求道之精神。修己、安人、安百姓是君子之道;“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志士仁人之道;孝悌忠恕是凡人之道,贵和中庸是处世之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是孔子思想的硬核,德治思想贯穿孔子思想的全部,道德教化、道德标准、道德规范、道德约束构成孔子德治思想的四梁八柱。孔子学说中德目众多,归纳起来可分三类,即国有政德、官有公德、人有私德。
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7、这就是我们讲的孔子。孔子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理想主义者,那个时代不允许他的理想实现,但是,他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资源,我们干万不要简单地把这个孔子当作弘扬或者批判的对象。(孔子关于理想的名言)。
8、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语录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0、幸好季孙斯的请求即时到达:这次揭示启程的不是玉玦而是玉环。
11、 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2、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1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5、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7、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18、第三就是“援历史”,我们比较爱讲历史,爱从历史中援引对现实有用的资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不过,我们要强调一点,说这些并不是让孔子去负这个历史的责任,孔子并没有教我们说应当是这样的,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他给我们提供的资源里面,包含着这些内容。
19、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名句
2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21、《论语•子路》篇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争议非常之大。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3、《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24、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25、接下来我们再看,孔子是怎么讲究“食”的。大家可能都知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实,这个“不厌”也有“不求”、“不贪”的意思,他并不是尽可能地追求“精”、“细”,但是,孔子对吃确实是很讲究的,作为贵族传统的继承者,他有很多讲究。比如他说,肉虽然可以吃得多,但是不能够吃得太撑;酒可以喝很多,但是不能够醉到胡说八道的程度;肉切得不“正”,不合刀法,没有合适的酱不吃,市场买来的酒和肉不吃;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无论是好的饭菜,还是不好的饭菜,面对它都要恭恭敬敬地吃。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27、电影里绝粮之后的痛苦莫过于孔子两位徒弟的离世——一位是颜回,一位就是子路。颜回在影片里为捡回老师落水的竹简而死,尽管与史料不符,但寒天雪地里的呼唤与河里颜回的守护使得这一情节有高于现实的感动。当漆思弓从雪地里奔跑回来时,孔子才知道子路在卫国内乱中为保护卫君英勇战死。其实,再多的飞雪漫天、寒雪积压,冷不过孔子心里两位弟子离去的伤疤。
2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29、以德报怨乍听确实符合仁者爱人的思想,但事实上呢?
3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32、“其实我什么也不像,就像一只丧家之犬。”夫子的幽默用在自己身上,越是显得辛酸。但他还是同意冉求回国,毕竟鲁国是孔子身体与灵魂栖息了大半生的土地。
3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34、孔子的价值没有被他那个时代的君王们所认识、所重视,他的理想没有立即兑现,但开启了后世的梦想。秦始皇立朝以来的2200多年中,无论朝代如何更替,400多位帝王都在试图接力描绘孔子擘画的蓝图,努力实现天下一统、江山永固的帝国梦,但他们的帝国梦是帝王的梦、权贵集团的梦、统治阶级的梦,不是人民的梦,注定要幻灭。
35、当然比起被孔子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那还是强很多的。
36、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道者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统称。尊师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37、译文: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3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39、他们跟西方的知识分子有很多不同,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多少还残留有士大夫的习惯,而士大夫的习惯很多就是儒家的习惯。所以,当贵族理想主义成为人文传统的时候,最后中国形成的,是孔子以来很重要的传统,第一是“法先王”,所谓“法后王”常常是着眼于未来,而“法先王”常常是要回溯历史。所以,中国的人文知识中间,历史是最基础的。
4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4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4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47、但隳三都终究还是失败——齐军阵守鲁境不远处,一旦摧毁最后一座国相的城墙,齐军必然趁虚而入。就是一个夹谷会盟时口口声声与鲁国友好结盟的齐国,终究只是把友谊当作了手段,当时所谓大小国家的友好互惠,其实扯不开永恒的利益。隳三都的失败和鲁君的一席谈话,以及孔子与老师老子梦幻般的相见,似乎都把孔子的政治理想勾勒得十分局促。
48、按照儒家的想象,古代社会之所以能够井然有序,主要是依赖一整套仪式,按照一些的规定,按照一些礼仪来做事,因而建立了一个等级分明、井然有序的社会。所以,秩序就是等级,没有等级就没有秩序,尽管“平等”是一个伟大的理念,但是,绝对平等最终是要破坏秩序的。一个没有等级、没有区分、没有位阶的社会,秩序肯定是乱的,尽管这个等级秩序的理念不怎么好。
49、山水造神化圣,天地钟灵毓秀。尼山的秋月朗照中华大地,华披四表,光亮千年,依然皎洁如初,鲜亮如洗。泗水的波光粼粼漾漾,不舍昼夜,泽润万物,依然微澜不惊,碎浪无言。因为这里诞生了孔子,尼山泗水便成了神山圣水。月光与波光之间,浩渺苍穹与古老大地之间,构成一个深邃而透彻、明亮且坦荡、静谧但永恒的空间,空明澄碧,玄机深奥,只有月华如瀑,洗尽红尘。
5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1、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5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53、(3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55、孔子非常讲究这个礼仪和这个等级,可是,那一套礼仪和等级在他那个时代已经乱了套。孔子生在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他的那套理想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当时整个东周王朝已经秩序大乱,东周天子只是龟缩在现在洛阳那一个小地方,而且还要靠原来的诸侯来奉养才能维持。就连孔子所生活的鲁国,虽然原来也是礼乐正宗之邦,但是也乱得可以,李平子、孟氏、叔孟和鲁昭公也在斗呀,这些贵族居然敢跟鲁君打起来,甚至还把鲁君赶到齐国去了,可想而知,这件事情对当时三十五岁的孔子来说是多么大的刺激。
56、地址:广州白云区江夏北二路云商易城B101(地铁2号线江夏站A出口转右步行大概二百米)
5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59、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60、这个现象,我们在后代能够看到,像韩愈、柳宗元,像宋代的程、朱,像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戴震,其实都是有批判精神的。只不过,中国的政治权力实在太大,慢慢就把他们都吸收到政治体系,融入正统政治意识形态里去了。
61、其次是对老年人心理安慰。对于老年人来说,家人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多陪陪老人说话,多关心他们所想,用关爱化解他们内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