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2、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5、(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6、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身处贫穷之境却应更加坚韧,不能失去了凌云的志气。
8、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
9、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1、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1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6、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8、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19、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20、——王建《寄旧山僧》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21、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22、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23、苍蝇不叮无缝蛋,谣言不找谨慎人。——《增广贤文》
24、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25、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6、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27、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8、那么豪迈、那么潇洒,仿佛不论什么困难,都无法令他屈服。
29、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忽田仲)〔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不)〔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