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叶长海等《中国戏剧史》(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300页。
2、清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一大批坏人纷纷粉墨登场,整个国家一片混乱。
3、本文原载《人民日报》2017年2月6日第11版
4、而“逢场作戏”就属于狭义的专用于表演性质的词语了,先秦的“戏”相对于后世来说那就是日常行为,任何地方都能成为做“戏”场所,譬如5000多年前甘肃秦安大地湾的“地画”和我国不少山区都有的岩画,及“傩戏”,后者有时傩(春傩、秋傩和冬傩)、大丧傩还有乡傩(民间之傩)之分,大约是巫术类内容的反映,这还不算“投壶”之类“宴乐”游戏。
5、BLACKPINK带来的不仅仅是热辣的歌舞,还有对时代的定义。“BLACKPINK"意思是在看起来很美丽的粉色中稍微加入了否定的意义,旨在传达出不要只看到漂亮的部分,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含义。
6、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这既是处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免遭厄运的客观要求,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掌握国家政权的国民d集团,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推行对内武力“剿共”、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7、一分钟,你能干什么?是虚度光阴?反正也才一分钟!还是……好好把握,把它看成一次生命来看待呢?
8、粉墨。马村砖雕墓地“其中马村M1被打坏的一个人头中,鼻梁、眼周围及下颏部皆涂抹白粉,眼睛上用墨上下斜抹了一道,并画‘鸟嘴’;马村M8:3用红色画眼眉和大嘴”,董明墓的舞台上,“最右边是一个小丑……戴红帽,白眼圈,眼上由上向下画一道黑……最左的一个是唱净的角色,……头戴黑帽,脸上画着蝴蝶脸谱,显出赳赳武夫的气概。”
9、我们化妆成路人甲与路人乙,在最熟悉的道路上迷失自己
10、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随着清朝王家覆灭,军阀又粉墨登场了。
11、你会不会是一个勇敢的蜡烛人?从不畏惧黑暗,一心向前,哪怕没有成功?
12、中国戏曲在完成了从“逢场作戏”的“戏”到“粉墨登场”的“戏曲”之后,“逢场作戏”多用于随意应酬凑凑热闹之类的意思了,如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1296~约1371年)《水浒传》二七回:“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成书于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的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念日诸君见顾,就是学生做主。逢场作戏,有何不可?”清代纪昀(1724~1805年)《阅微草堂笔记》“世外闲身,名心都尽,逢场作戏,胜败何关?”清代魏秀仁(1819~1874年)《花月痕》一回:“大约此等行乐去处,只好逢场作戏,如浮云在空,今日到这里,明日到那里,说说笑笑,都无妨碍。”现代作家巴金《春》一〇:“‘杨奶妈,那不过是逢场作戏啊……’,克定帯着神秘的微笑半吞半吐地答道。”2014年7月25日《北京日报》刊登的文章《今天该怎样讲好理想信念这一课》,一些d员干部“谈理想逢场作戏,讲信念表里不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度日,这太危险了!”而“粉墨登场”则本义、近义和引申为“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的贬义一直都在使用,贬义的如老舍《四世同堂》七:“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
13、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意识,逐渐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热潮,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正如外国人评价的:这是东方睡狮的觉醒。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并延续整个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4、残忍掩埋。你的心早已如枯树干裂得皮肉炸开,
15、葛兆光在《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中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两个信仰世界:
16、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抗战的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它却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并为全国抗战准备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特别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条件,对于唤起民族觉醒,发动全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举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同时也在其他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