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荣辱》
2、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3、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荀子的名言青什么)。
4、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6、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7、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8、主暗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君道》
9、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1、战国·荀况《荀子·修身》。非:批评。当(dàng荡):恰当,正确。是:肯定。谄谀(chànyú产余):阿谀奉承。赋:败坏.伤害。这几句天意是: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朋友;一味对我阿谀奉承者,正是要败坏我的人。作为识人、择友、自我修养的格言,~等句仍有借鉴意义。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3、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14、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6、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1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毕生之忧,无一日之乐。
18、荀子最主要的努力是确认人在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在道德修养方面,作为前提与起点的,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荀子从天人相分的立场出发,否定而人性中先验的道德根据。在他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谓“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其实质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
1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20、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21、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贤能人破格提拔,缺德无能人立即罢免,罪魁祸首不等教育就杀掉,普通人不忙治理先教化。
2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经典语录
23、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24、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2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28、10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2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30、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闻,必胜;知而好谦,必贤。——《仲尼》
3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33、最经典的荀子名言大全善日者强,善时者霸----《荀子强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
34、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王制》
35、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儒效》
36、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富国》
37、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
38、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3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40、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4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4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4、10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45、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46、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47、坎井出要蛙不可与语人带们海出要乐。----《正论》
4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5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1、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52、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荀子名言
53、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臣道》
54、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55、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56、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5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8、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儒效》
59、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60、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61、去学习那些战乱的传说,去死记硬背《诗经》和《书经》中的内容,这样对实际并没有什么用处,即便学习了一生,最终也只会成为一个腐朽的儒生而已。
6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6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荀子名言
6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5、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考虑焉。
66、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贵:使富贵。官:使作官。这几句大意是:没有美德,不能使之富贵;没有才能,不能让他作官;没有功劳,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不能给予惩罚。对无德无才的人不能重用,对无功无过者也不可滥施赏罚。因为"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靚《强兵策》之八),妄赏妄罚的结果,是使善行者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却伤害和冤枉了无辜者。~说明赏罚应严格掌握标准和原则,做到刑称赏当,才会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对有德有才的人产生激励作用。
6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积:积累。跬(kuǐ)步:古以一举足为跬,两举足为步。至:到。这几句大意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会走到千里之外;不积汇小的河水,就不会形成大江大海。荀子的本意,是用此比喻学业的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这几句话还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68、普通人也能够成为像大禹一样的圣人。又要普通人修养自身的德行,也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
6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0、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效》
71、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72、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73、战国·荀况《荀子·正名》。奋矜(jīn今):傲慢。伐:自夸。这几句大意是:有善于全面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样子;有恩泽普及万物的宽容和仁厚,而没有自吹自擂的得意之色。这几句可引以形容那些谦虚、谨慎、贤明、宽厚的人。
74、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7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7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7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7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7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非十二子》
80、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王霸》
81、荀子认为人的这种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他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
82、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83、11)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荀子
84、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85、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8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87、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88、战国·荀况《劝学》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所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诗》云:“布谷鸟住在桑树上,七只小鸟它喂养。那些善人君子啊,坚持道义一个样。坚持道义真专思想就像打了结。”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