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2、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3、旧称夹杂别地口音的北京话。蓝青,比喻不精纯。(稗官野史造句)。
4、(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5、2():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6、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7、(笔走龙蛇)比喻文笔放纵,挥洒自如,也形容书法笔势矫健雄放。也作“笔走游龙”。不能说“写得笔走龙蛇”。
8、解读“小说”文本,通常是把人物性格分析作为教学重点的,而这个课例却重点分析作品构思。这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显而易见,而如何构思作品、刻画人物性格才是文本解读的目标所在。
9、(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10、教师通过这两段文字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了原作隐含的悬念、副词和整句所表现的语言张力,行文节奏的缓急变化,性格刻画的蓄势作用。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暗示了“文章应该怎样写”。
11、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2、形容穷人的陋室,使贫贱之家增加光彩。多用于称谢别人赠书画、陈设或客人来访。
13、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再也没有了。唯独能回味的只是记忆中的一幕幕。
14、*瓜田李下就是说看到贵重物品不要乱摸。——民立小学六年(4)班郭金婷
15、我从厨房拿来一个玻璃碗,在碗里装了半碗水,再把指南针放进去。不管怎么转动碗,指南针都朝着一个方向。如果把磁铁放在指南针方向的旁边,指南针指的方向就变了。我拿来一支红笔和一支黑笔,在泡沫两头各做了一个记号,红色的是北,黑色的是南。
16、2():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17、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18、2():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海游》)。
19、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20、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21、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也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22、2():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23、2():错,涂饰;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24、2():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25、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1]
26、2():发指,头发向上直竖;眦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7、信步而上,脚轻轻地踏在每一级古朴典雅的石阶上,我感到了岁月的流转和光阴的飞逝。再走上百来步,我的面前多了一尊老子的石像。
28、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