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佛经经典名言)。
2、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4、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关键词回复(回复以下关键词可得对应文章):
6、 七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8、1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大方广佛华严经》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0、(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1、1菩萨修行大涅盘者作是思维,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度烦恼河。以是思维,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以忍受故,则不生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大般涅盘经》
12、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13、1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戒)--《梵网经》
1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5、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蕅益大师
16、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7、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8、1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证道果。(第三十三章)--《佛说四十二章经》
19、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20、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21、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彻悟大师
22、佛语博大精深,佛语更是有很多经典话语流传下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佛语十大经典语录精选,欢迎大家的阅读。
23、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24、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5、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6、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27、(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28、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29、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0、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31、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2、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33、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3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36、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37、(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38、19)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39、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40、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41、26)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42、5)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4、9)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45、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6、4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47、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48、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49、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50、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51、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2、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53、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4、1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大方广佛华严经》
55、44)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56、万物本空的理念,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57、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四十二章经》
58、 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9、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
60、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61、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62、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63、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64、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口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65、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