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沉思)(chénsī)深思。认真、深入地思考。
3、 黄思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余最爱其菩萨蛮云:“高楼目断南宋翼。玉人依旧无消息。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无语凭阑干。竹声生暮寒。”时公在泉幕,有怀汪彦章,以当路多忌,故托玉人以见意。又卜算子云:“寒透小窗纱,漏断人初醒。悲翠屏间拾落钗,背立残影。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陇首流泉不忍闻,月落双溪冷。”时公赴召,道过延平,有歌妓追论书事,即席赋此。远韵深情,无穷幽怨。
4、sufferinsilence默默无闻的,不招摇的(沉郁造句)。
5、可天有不测风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了农药,大家天天打农药。虽然稻子长得很好,可小青蛙没害虫吃了,饿得两眼发花。它想:这儿住不下去了,要找其他地方了。小青蛙知道有条河通到南边,那儿应该是个好地方。
6、 羡门词,长调、小令均有可观,而小令为胜。忆王孙[寒食、]苏幕遮[娄江寄家信]等篇,颇得北宋人遗韵。
7、 位存词极凄婉,又极雅洁。短调如“千蝶帐深萦梦苦,倦拈红豆调鹦鹉。”又,“十二金堂小阑干,偏没个留侬处。”又,“说与今年小楼中,第一夜,听春雨。”又,“萧萧瑟瑟到天明,蟋蟀声中灯一点。”又,“人去月痕消。”皆极精妙。长调如“晴色渐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春情远、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又,“二十四桥边,醉年时明月,又沾暮雨。只有杨花、系归心,不关芳草。”曲折哀婉,不必板学南宋,而意境亦胜。
8、生4:注释中有“厌薄”一词,因此读作“恶(wù)衰歇”。
9、小青蛙之前住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树木郁郁葱葱,水田一眼望不到边,连小鸟都写信给远方的亲人们,叫它们搬来这儿住。这里的食物丰富多样,它们活得逍遥快活。
10、 曹升六珂雪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朱、陈,而取径较正。国朝不乏词家,四库独收珂雪,良有以也。
11、(沉默)(chénmò)①不爱说笑:沉默寡言。②不说话。
12、“环珮空归夜月魂”之“归”,串起了哪些情节内容?提示:“归”,从何处归?归于何处?归来是何时?怎样归?总结:归——达意。
13、 白石词,如“无奈苕溪月,又唤我扁舟东下。”又“冷香飞上诗句”。又“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等语,是开玉田一派。在白石集中,只算隽句,尚非高之境。
14、生22:“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两句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方法。“泉水清”是说她保持贞洁,没有出山,没有受到污染。
15、研究者指出[1],在整个古典诗论发展史中,“诗眼”可能从未成为最重要的诗学关键词,成为热点问题,可也从未被人们冷落过。(古典诗论中,最被人关注的,大概是言象意论、意境论。)“诗眼”成为重要的诗学概念,与汉语诗歌的语言特点密切相关,它起源于南朝盛唐时期诗人们开始着意“炼字”的创作实践,宋代以后逐渐理论化,经过了从高度重视到有所淡化的发展趋势。“诗眼”概念最核心的意义就是“炼字”。
16、师:补茅屋,说明隐居在山上的时间长,屋子已经破败不堪,这就是“凄”!你体会得非常深刻!那么,你刚才说的“美”呢?
17、 稼轩鹧鸪天云:“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得毋有烈士暮年之慨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