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节的巧妙构思赋予故事真实性,戏剧性。《闺塾》一出中陈最良讲书:“‘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春香偏与先生作对“是怎样声”,陈最良无奈,只得(末做鸠声)。陈最良对《诗经关雎》的错误解读,故意避开情感之事的行为,既表现了这个人的迂腐,又反应时代封建思想的古板和对女性的束缚。春香,则是叛逆,追求自由的典型代表。心直口快的性格使她化作一把言语的利剑,剥开封建思想丑陋的外表,隐含作者的思想观念——真情,至情。
2、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3、《牡丹亭》的唱词有诗词之美,念白通俗幽默,故事离奇而动人。自问世以来,《牡丹亭》在舞台上常演不衰。上世纪30年代,京剧大师梅兰芳、昆曲泰斗俞振飞曾联袂出演《牡丹亭·游园惊梦》。而前些年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更是将它推向了更多年轻的观众。
4、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5、3、经典研习:线上线下相结合,带读古代的文学书、史书、诸子百家,定期群内分享读书感受;
6、为飘零老愧妻孥:句本杜甫诗《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中“飘飘愧老妻”意。见《草堂诗笺》卷二十一。妻孥,妻子和儿女。↩
7、(3) 恁(nèn):为什么。此句意为:为什么今年的春情比去年的浓呢?
8、此时,杜丽娘还在妆楼上。她的妆台紧靠着窗子,窗外是小庭院。在这春日之晨,明媚的阳光洒满院落,徐徐的春风吹得蛛丝来回飘荡,是那样的恬静。丽娘此时的心儿也像那摇荡的晴丝一样在随风飘荡,似乎已飞到了那早已向往的花园。
9、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0、(1)弥连:即“弥留”,言久病不愈。《牡丹亭·诊祟》旦白:“我自春游一梦,卧病至今。”
11、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临去秋波那一转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你倾国倾城貌。
12、(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26)!(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13、(7)晋武都守李仲文:《搜神后记》卷四:“武都太守李仲文丧女,暂葬郡城之北。其后任张世之之男子常,梦女来就,遂共枕席。后发棺视之,女尸已生肉,颜姿如故。但因被发棺,未能复生。”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冯孝将为广州太守时,他的儿子梦见一女子说:“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今已四年,为鬼所枉杀。……应为君妻。”后来在本命年的生日,掘棺开视,女子体貌如故,遂为夫妇。事见《搜神后记》卷又见《异苑》及《幽明录》等。
14、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15、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16、世间只有情难诉:《全唐诗》卷十顾况《送李侍御往吴兴》:“世间只有情难说。”。↩
17、〔丑〕世间荣乐本逡巡(134),(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18、《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19、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0、 《牡丹亭》之影响:该剧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当时引起了非同小可的社会反响。它问世不久,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不但为众多士人所称赞,而且在老百姓中引起了轰动。相传娄江女子俞二娘嗜读《牡丹亭》而哀感身世,含恨而死;杭州女艺人商小怜失恋之后在演出《牡丹亭》时,唱道杜丽娘临死的唱段,竟痛苦得“泪随声落,气绝而殒”。许许多多青年女子从杜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从其爱情幸福中得到鼓舞。这正是该剧受到观众和读者的热烈欢迎,至今上演不衰的重要原因。
21、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22、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成为中国古代幽怨女子的典型。浪漫主义名剧《牡丹亭》行世后,家传户诵,那凄凄戚戚的剧情和幽婉哀怨、缠绵深情的声腔,曾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妇女的反应尤为强烈。据说当时有许多青年女子读了《牡丹亭》,先后为之伤情而亡。 如与汤显祖同时代的娄江女子俞二娘,读了《牡丹亭》后,深为剧中杜丽娘的遭遇所打动,联想到自己在爱情上的挫折,不禁感慨万分。她把自己的哀怨用朱砂一句句记录在《牡丹亭》剧本上。在《惊梦》折上,她注道:“我睡觉也常常做梦,只有梦中才能见到平时见不到的东西,就像丽娘见到的那样”。全剧评注完毕,她另抄了一份,打算托人捎给汤显祖。但不久因感伤太过,忧愤而亡。汤显祖知道后,特别感动,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追悼她:“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诗前还写了个小序:“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十七惋愤而终”。另外,当时扬州还有个叫金凤钿的女子,读完《牡丹亭》,就给汤显祖写了封信。信上结合自己不幸的婚姻,抒发了内心的痛楚,还表示愿意委身于汤显祖。信发出后,她就朝思暮想,盼着汤显祖能给她复信,终于相思成疾。待汤接着信赶来扬州时,金凤钿已经去世。汤显祖深感惋惜,便出资为她营建了庐墓。而杭州女伶商小玲色艺双佳,但爱情遭到很大的挫折,在对感情的体验上,她对杜丽娘的感伤和无奈有着深深的共鸣,因而扮演杜丽娘分外传神。每当演到《寻梦》《闹殇》几出戏,真若身临其境,缠绵悱恻,忍不住珠泪盈眶。一次在唱到《寻梦》(江儿水)“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因悲伤过度,竟倒在台上气绝身亡。 明末曲家吴炳在传奇《疗妒羹》中通过女主人公乔小青,概括了这些殉情女子的忧伤与哀愁。小青自己被卖给一个叫褚大郎的商人作妾,为大妇所不容,被幽禁在后园。夜深入静时,她便独自挑灯夜读《牡丹亭》,读到悲切之处,不觉和泪研墨,赋诗吟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后仿丽娘写真,留像而逝。更有三女评《牡丹亭》的佳话。《长生殿》作者洪升有个好友叫吴吴山,初聘黄山女子陈同。尚未完婚,陈便去世。陈同生前酷爱《牡丹亭》,一边看,还一边加以评点。得病后依旧倚枕而读,爱不释手。她母亲多次劝阻不成,不得已把书偷偷拿去烧了。幸好上卷放在枕头底下,才免于一炬。陈同死后,吴吴山看到了这卷幸存的《牡丹亭》,见上面密行细字,评语极精辟动人,有几页还斑斑点点沾满了泪痕,让他惊叹不已!不久,吴吴山娶了清溪女子谈则。谈则在看到陈同评点的《牡丹亭》后竟也爱不释手。她叹息下卷不存,便从书市购来了下卷,仿照陈同的意思补评下去。吴吴山读了谈则的评语,简直与陈同如出一手,更是惊讶。不料,谈则评完《牡丹亭》也竟一病不起,离开了人间。几年后,吴吴山继娶古荡女子钱宜。钱宜看了几页陈、谈评注的《牡丹亭》就人了迷。她一边看,一边也在书页上注下了自己的感想。全书注完,她对吴吴山道:“以前曾听说有个叫小青的女子评过《牡丹亭》,但后人不得见。眼下陈、谈两位姐姐,评点得如此精湛,何不把它刻印出来让其流传呢?”吴吴山听了点头称是,答应了她的请求,钱宜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作为刻板资金,到清康熙年间,三妇合评的《牡丹亭》终于刊刻行世了。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描写,《红楼梦》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荆摇荡,如醉如痴,站在路边,黯然神伤,足见《牡丹亭》影响之巨,感人之深。《牡丹亭》不仅在女性的内心世界掀起了波澜,其自伤自怜的心绪在男性世界也得到共鸣。“士不遇”是那个社会形态中男性尤其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文人士大夫最常见的状态,不遇的佳人、失宠的宫妃都成为男性自喻的形象,诗词中“男子做闺音”几乎成了一种抒情模式,杜丽娘在《惊梦》中抒发的自伤自怜自怨自艾情绪就是他们本人真实的体验,文人士大夫对杜丽娘内心世界的无奈和伤感他们有真切的体验和共鸣。
23、本书充每出结尾的下场诗,全部采用唐诗。诗句与原作有出入的,不加改正。其中有一部分是作者有意加以改动的。原诗作者姓名沿用三妇评本所注,未逐条校对。↩
2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25、从剧情上来看,《牡丹亭》表达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那就是爱情与现实的矛盾。不过在此剧中,它所反映的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即是为明代统治阶所极力倡导的宋明理学中的思想枷锁和封建礼教制度。杜丽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一种天性,尽管她身居闺阁,但仍会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思春情愫,并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爱情。此剧的意义就在于用形象化的说法肯定了人之爱的合理性,并对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提出了批判,并特别突出了人之情与教之礼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了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的不合理性。
2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7、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28、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29、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酸心皱眉,形容等待时的心情。梅、柳,这里是嵌用剧中人物的姓名。明朱有敦《诚齐乐府·曲江池》第一折《赏花时》:“空教我梅子酸心柳皱眉。”↩
30、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首页→选择(学才艺)栏目
31、《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传奇,“临川四梦”之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讲述深闺少女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书生柳梦梅,一见钟情,进而欢会。醒来之后,寻而不得,忧思成疾,伤情而亡。其魂徘徊不去,与柳梦梅人鬼相恋。柳梦梅感其深情,掘坟使丽娘复生。两人又经重重磨难,终成良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表达了超越生死和时空的“情至”的主题。
32、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33、《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3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扩展资料:牡丹亭的艺术特色:《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35、她为追求理想的婚姻所作的舍身忘死的斗争,反映了女子对爱情的向往,更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与价值。我们知道,杜丽娘所处的正是封建思想严重的家庭,父亲希望杜丽娘成为一位淑女,也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一切都被人为的教条所束缚,没有思想的自由,与世隔绝,压抑自己的心愿。确实如此,古代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个性无法解放,只能将失去自由的苦闷与抑郁埋藏在心底,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不知是可恨还是可悲。但杜丽娘则不同,即使周围布满了封建的枷锁,她仍然顽强的抵抗,特别是在梦中与书生幽会的心理愿望就反应她渴望自由的强烈诉求,最后宁愿死亡都要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值得人们歌颂。也正是她坚持的精神和执着的态度,才让她能克服世俗建起的重重障碍,最终获得她想要的幸福。这部作品正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摧残,鼓励女性思想解放,具有很强的时代魅力。
36、《牡丹亭》全剧多用抒情手法表现人物情感,所以品读此剧更如品读一首首抒情诗。尽管以诗入戏的手法在我国戏曲中由来已久,但《牡丹亭》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剧中的宾白也饶有趣味,不仅有着北曲的泼辣沉重,同时也有着南词的清隽秀丽。剧中男女主人公倾诉情愫多用南词,而描写斗争、鬼怪则常用北曲。
37、心似百花开未得,(曹松)托身须上万年枝。(韩偓)(55)
38、末:扮演年纪较大的男角色。传奇第一回一般由副末开场,本剧用末代替副末。↩
39、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40、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41、在古代,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常就躲在自己的闺房中绣花练琴作画。在出嫁之前见到的男人估计也就他父亲,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间突然见到一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后风度翩翩的男子,有几个能不一见倾心的。而严酷的教条根本不允许这种私订终身的事情发生。但往往物极必发,越加以束缚,就越能激发人性去挑战。就说今天,男女平等,见到异性的机会多了,社会也开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怎会有那么多抛弃家庭而私奔的悲剧呢。
42、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43、 《惊梦》是《牡丹亭》的精华所在,真实描绘了杜丽娘内在生命之火逐渐喷发的壮丽景象,是对美与爱的发现和拥抱,是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礼赞。以上节选的是这一折戏的前半部分“游园”:长在深闺的花季少女杜丽娘自幼受到父亲严格管教,新进又请了一位陈腐愚昧的老先生陈最良教她念书,使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直到有一天在丫鬟春香的帮助下,她第一次步入了“姹紫嫣红开遍”的后花园中,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她突然发现了自己青春的美好和珍贵,由潜意识身处迸发出对生命遭受压抑的怨愤与抗议,这种抗议激发了她生命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双重觉醒。
44、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45、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46、 看他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气丝儿怎度的长天日?把心儿捧凑眉,病西施。
47、 因唐玄宗以帝王至尊提倡戏剧,而被戏剧界尊为祖师爷,他排演戏剧的梨园,也被作为戏剧界的代称。
48、随喜:游览寺院。佛家语,原指见人作善事,随之而生欢喜心。见《华严经·普贤行原品》。↩
49、《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50、(24)啼红了杜鹃:到处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
51、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52、(17)“惜花”句事见《开元天宝遗事》:“天宝初,宁王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此句意为因惜花驱鸟而频频扯铃,使小金铃痛得要命。
53、(前腔)(72)〔贴持酒台,随旦上〕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73)!〔见介〕爹娘万福〔外〕孩儿,后面捧着酒肴,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宽坐后堂,女孩儿敢进三爵之觞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54、南安:宋代有南安军。明代设府,属江西省,府治在大庾。↩
55、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56、(4)荐枕:荐枕席。《文选》宋玉《高唐赋》:“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李善注:“荐,进也,欲亲近于枕席,求亲昵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