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理论十讲》是陈力丹老师上课的录音与PPT集合成的,文字通俗易懂,是一本同学们读起来不会太费力,但是又能对新闻理论有一个整体把握的理论类教材。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听书共读的很大原因。希望同学们好好吸收书本里面的知识。
2、沃尔特·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3、21天聆听两本专业书籍《新闻理论十讲》&《社交媒体批判导言》,这次不要再错过啦,报名戳
4、霍夫兰的主要论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说服》等。
5、研究方向为新闻基础理论、媒介与国家治理、媒介政策与传播伦理(舆论学)。
6、没错!这就是那本孕育了“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高频考点的,为传播学的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舆论学》!
7、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摄影(电视摄影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电子音像编辑出版方向)、新闻学、传播学、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媒体创意
8、一战人大初试第三名:回顾整个考研时光,我的脑海里只有几个字“平平淡淡才是真”。
9、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著称的社会学家。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
10、浙大第二名:我用的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聪明的方法
11、一是,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12、因此,d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作为d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d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13、本章首先回溯舆论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过程,并指出舆论研究的两条路径,即“大众意见式”与“社会过程式”。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计算传播研究)的兴起,为舆论研究带来新的契机。本书提出“计算舆论学”概念,指运用计算方法(computationalmethods)对社会舆论的状态及其过程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一方面,计算舆论研究运用文本挖掘等方法刻画数字时代的“大众意见”,并分析其与线下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计算舆论研究突破单一时点、单一层次、割裂个体的囿限,为迈向过程化、交互化、跨层次的舆论过程研究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14、组团经验贴:三本一战跨考深大,学硕初试第2名
15、我们d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6、紧扣最新的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发展,聚焦计算舆论研究,是首次对该领域专门、集中的介绍,无论内容还是写作结构,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17、第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18、其两级传播理论。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上的一小部分人,由于这些人在传播中表现活跃(如经常听广播、看报,了解许多情况),被称为“意见领袖”;第二步再由这一小部分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扩散到广大的受众那里。
19、舆论时靠传播而形成的,论舆论学与传播学的既有分不开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舆论是人们对一切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公共事务所产生的一切意见,愿望,评价和想象的欲望,是持续性,变化性,公共性与个人性的统一。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20、本书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以上的传播学、舆论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相关师生与研究人员,可以作为计算传播、舆论学方面的课程教材和研究参考;也可为计算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管理科学等对计算社会科学感兴趣的研究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业界人士提供重要参考。
21、有多少人“拟态环境”的名词解释是在郭庆光、段鹏、刘海龙老师的教材里扒拉下来的?你有真的看懂“拟态环境”了吗?如果你这个名词已经很熟悉了,那么我们不妨回到它的出处,来看看它的“亲爹”,沃尔特·李普曼是怎么解释的。
22、双非工科跨考暨大MJC一战上岸:我可以,你也可以
23、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传播学、传播心理学等几个博士专业。
24、大部分辟谣的致命弱点就是“仅仅可以反驳”。
25、在社交媒体中,信息扩散和媒体选择性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好友分享获得信息。因此,用户如何分享信息(选择性分享)不仅体现了用户自身选择偏见,而且通过信息扩散影响其他用户所看到的信息,从而影响整体舆论走向。本章通过重构传播链条发现,当信息传播遵循广播模式时,选择性分享更可能发生;而病毒式传播模式会减弱选择性分享的趋势,从而让更多元的用户接触到同一消息。
26、博士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新闻学、传播学、传播心理学
27、:我刚看了一下,自媒体上发东西,还是应该一事一稿或者说一事一报道。也就是给拆开一下,估计就好办了,系列性地发出文图,把这个做成三四个或几个。分别发啊,就明显和突出了。是不是这样更好一点儿。
28、童兵教授在会上陈述了“潜在舆论场”的重要性与研究意义。童兵教授认为,潜在舆论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生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舆论,认识和把握潜在舆论,是安国定邦、实施社会综合治理的新着力点。童教授还就舆论场的形成及其因素做了解读:“舆论场的形成及其形成舆论的要素与机制是:其处于同一空间,且场内各要素相互感染和影响,舆论场内部要素相互作用。其二舆论场与整个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舆论场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 如果往细一点观察,舆论场的各个因素依据主客体的分析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场内各种舆论主体,就是参与舆论的各色人等,他们具有相同、相似的利益诉求和情绪表达诉求,又有不同的私利和个人情感,这既是场内舆论运作的基础,又是舆论运作的动力。另一类是场内便于和妨碍舆论运动的实物环境、地理条件和舆论氛围,这些影响舆论生成和流动的场内物质条件和环境,有人称之为舆论场环境的渲染力,这是将客观事态一人化的说法,实际上是因景生情的一种情景。”
29、:要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一一网络传播跟平面媒体的最大不同是:平面媒体,尤其标题,往往比较落后的办法就是四六句一一像写对子似的。但是呢,像自媒体发表的东西,实际上是设问句用得比较多,自问自答,假装儿问一句什么东西吸引你去看,完了,那个里边再做出一个解答,更具体一点儿更好。即设问式的设计问题,再进一步解答清楚问题。
30、联系时舆论学也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分支。舆论研究一般与传播研究并行,因为研究大众传媒对舆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就是传播研究的应有之义。
31、社会生活是发展变化的,社会舆论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32、?老师,我们这儿正好有员工写了一篇报道,写完了以后,大家讨论,觉得:第一个是题目不够吸引人,第二个里面的内容好像也不够凝练和突出。所以,针对这样一篇文章,您有什么样的一个建议呢,能不能给我指导一下呢。
33、评选申报工作定于2016年4月30日启动,将于7月30日18:00前完成接收申报资料的工作。
34、?老师,根据您的理解,就是说,我们的公益组织,习惯的是舆论学的需求大于传播学的需求,这个需求应该可以转化为拼软实力,均衡一些好,不要太偏颇。是这样理解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确?
35、社交媒体在当今信息生态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干预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递和意见形成。社交机器人对舆论的影响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章试图厘清社交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概念、前沿进展和相关技术实现。
36、“论文奖”的评选对象包括入选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年会、论坛的投稿论文,《舆论学研究》(集刊)收录的论文,作者主动申报参评的论文,以及舆论学会常务理事会推荐参评的论文。
37、言论 (yánlùn)言词;发表的议论或意见。
38、第 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39、英语(国际新闻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节目主持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影视剧译制方向)、英语(网络英语信息采编方向)、英语专业和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尼泊尔语、孟加拉语等29个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现为教育部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际新闻学”一个博士专业和“国际新闻”、“国际关系”、“国际传播”和“媒介与女性”等四个硕士专业。
40、“研究报告奖”评选对象为舆论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报告,包含各类舆情研究报告、民意调查报告等,可由作者主动申报参评,或由舆论学常务理事会推荐。
41、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并且,他还提出了群体动力论、场论等。
42、舆论有一个形成的过程,第一步:社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或者积累了一些问题,大家对周围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议论纷纷。这时的意见形态是较为分散的多样化个人意见。第二步:多样化的个人意见在社会群体的互动中趋同。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舆论领袖。第三步:权力组织及其领导人、大众传媒促成所希望的舆论。
43、1940年,他和卡兹等人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进行了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史称“伊里县调查”,1944年出版了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在这项研究中,大众传播的效果实际上非常有限,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是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等。
44、引用: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45、框架理论在舆论研究中有三种进路:舆论刻画、舆论建构、舆论接受。社交媒体上的海量舆论数据对传统自上而下的框架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本章认为“筛选”与“强调”是框架理论的两个核心机制,从概念、机制、操作三个层面分析了传统框架分析在社交媒体语境中面临的挑战,并介绍如何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46、这些信息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是极意义的。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对于充实、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
47、第保持对舆论理解的开放性。尽管计算舆论研究为分析网络舆论带来了巨大契机,但要注意避免大数据研究常见的“路灯效应”——因为数据获取问题影响对真正问题的研究。即因为只能“抓取”某些特定的数据,便以为采用计算方法挖掘到的是“舆论”,殊不知往往只是舆论作为社会过程之“冰山一角”。因此,需要加强对线上舆论与线下舆论的关系研究,在“大数据”与“小数据”、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包括量化、质化方法)的比较、整合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舆论。那些数据无法获取的隐匿、下沉的“舆论”,同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48、卢因是最早研究传播学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率先将类似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中,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主要论著有:《个性动力论》、《解决社会矛盾》、《群体决定与社会变革》等。
49、20级新传考研QQ群2群:47376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