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问幸福是什么。那只是一种感觉,有时因为满足,有时由于牵挂,有时是一个微笑。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用享受的心态面对一切悲欢离合,人生并不是很长,用心的写好每一个字,用诚挚走好每一步阶梯,不用寻找。我们就在幸福的路上。
2、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认识世界。常常,不是没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乱。(佛经名言故事)。
3、诸位比丘问佛祖:这位天女因为什么因缘生到天上呢?
4、明末清初的朱柏庐写了一篇朱子治家格言,里面第一句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5、既然是在因缘和合而生,那在未生之前就本来没有此物,在既灭之后也没有此物。在此物生后灭前,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个幻想而已。
6、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虚幻的表象的时候不被迷惑,便算大智慧了。
7、这位女人命终之后,生到天上,身上有自然的天香,四千里外都能闻到。
8、我们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在正确的时间却又分开。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9、王舍城有位大长者,修了新房,于是请佛祖过来接受供养,并且用这个房子布施给佛祖,他说:
10、更高的哲人独处着,不是他们享受孤独,而是在他们身边找不到同类!
11、诸大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信受,顶戴奉行。由此可见,一切因果皆由心之造作。可是我们凡夫俗子只知重视追求眼前的结果,却不慎守因果的规则,如此即是因果颠倒。我们应该相信因果的规律,其规律是非常顺序的。
12、讲到这里就要退回来谈一谈现存早期佛教史料当中所记载的佛陀著述的情况。和当时的很多著名思想家一样,佛陀也是述而不作。也就是通过直接口头交流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通过文字。佛陀死后,佛教僧团的管理权落到了他最重要的弟子迦叶身上。他决定将佛陀生前的教诲通过整理的方式传承下去。于是,佛陀弟子当中记忆力最好的阿难承担了这样一个职责,在500名弟子面前背诵佛陀身前所有的重要语录。每一句话都要得到这500人的一致认可才能保留下来。这个过程在佛教当中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结集。在当时书写材料昂贵且文盲众多的情况下,以背诵的方式传承佛陀的言论,从而间接传承了佛陀的思想。结集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背诵内容的一种集体性的修订。
1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4、ほら足元を见てごらんこれがあなたの步む道ほら前を见てごらんあれがあなたの未来母がくれたたくさんの优しさ爱を抱いて步めと缲り返したあの时はまだ幼くて意味など知らないそんな私の手を握り一绪に步んできた梦はいつ空高くあるから届かなくて怖いねだけど追い糹壳けるの自分の物语(スト-リ-)だからこそ谛めたくないほら足元(あしもと)を见(み)てごらん(来看看你的脚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前(まえ)を见(み)てごらん(来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来(みらい)(那就是你的未来)母(はは)がくれたたくさんの优(やさ)しさ(母亲带给了我那么多的温暖)爱(あい)を抱(いだ)いて歩(あゆ)めと缲(く)り返(かえ)した(她告诉我要怀抱着爱前进)あの时(とき)はまだ幼(おさな)くて意味(いみ)など知(し)らない(那时我还年幼不明白其中的意义)そんな私(わたし)の手(て)を握(にぎ)り(她拉着那样的我的手)一绪(いっしう)に歩(あゆ)んできた(一起走了过来)梦(ゆめ)はいつも空高(そらたか)くあるから(梦想似乎总是在天空的远方)届(とど)かなくて怖(こわ)いねだけど追(お)い続(つづ)けるの(很害怕我达不到但我一直不停的追逐着)自分(じぷん))の物语(すとおり)だからこそ谛(あきら)めたくない(因为是自己的故事所以不想放弃)不安(ぶあん)になると手(て)を握(にぎ)り(不安的时候她就握住了我的手)一绪(いっしう)に歩(あゆ)んできた(一起走了过来)その优(やさ)しさを时(とき)には嫌(いや)がり(那种温柔亲切有时也会让我讨厌)离(はな)れた母(はは)へ素直(すなお)になれず((遗憾)对已离去的母亲没能坦诚)ほら足元(あしもと)を见(み)てごらん(来看看你的脚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前(まえ)を见(み)てごらん(来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来(みらい)(那就是你的未来)その优(やさ)しさを时(とき)には嫌(いや)がり(那种温柔亲切有时也会让我讨厌)离(はな)れた母(はは)へ素直(すなお)になれず((遗憾)对已离去的母亲没能坦诚)ほら足元(あしもと)を见(み)てごらん(来看看你的脚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这就是你要走的路)
15、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争自然平安,无欲当然清闲,心宽可享安乐。淡化一切烦恼。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心造,无心自解脱。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烦恼;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欢乐。
16、波利从容地回答:当然是一掬水多啊!为什么呢?海水虽然多,不一定能挽救得到那些饥渴的人;一掬水虽然少,遇上了饥渴的人,却可以救护他一命。
17、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8、做人要像做水一样,水无色无形无味。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19、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20、接下来谈大藏经的构成和三大体系的差别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个体系,都是按照经律论三藏的体系进行编著的。经指的是佛陀或者菩萨的教诲所形成的文字。律实际上就是戒律。论是后世僧侣对于佛经的理解认识和阐发所形成的著述。狭义的佛经指的就是大藏经当中的经藏部分。在这三部分当中论的后世著作身份是非常显著的。所以肯定就不需要讨论是不是有佛陀所写或者所著。至于律,内容最少中派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小,一般认为是从佛陀创立佛教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争论主要出在经藏部分。
21、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2、天女说:我用上好微妙的香粉,供养无上世尊,得到无等的威德,生到三十三天,享受大快乐,身体能够散发各种妙香,一百由旬外都能闻到,闻到香味的众生,都得到大利益。
23、赤心奉国,循圣人训。 成仁取义,思先贤德。
24、3我前世作了什么福业,导致现在生到天上啊?
25、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26、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27、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惊毛竖,惶怖自责,便赶紧向老比丘忏悔自己的罪过。”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弥,由于恶言果报,五百世常受狗身;也因出家持戒清净的功德,得以见佛而后悟道证果。”
28、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29、众生之所以会不断的产生各种忧愁恐怖,无外乎为情爱。
30、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31、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32、若离风则幡不曾动,若离幡则不见风动,若离心则不知何为动。悟者谓一切从心起,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故说心动,亦为悟语。
33、她去善法讲堂参加集会,玉皇大帝问她:你前世种了什么福业,现在的身躯如此美妙,光明无比,好象真金。
34、六牙白象回答说:“这不是他身穿袈裟的缘故,而是他心里有烦恼的缘故。因此,这不是做和尚的罪过,而是他心不静的罪过。”
35、天女感激佛祖的大恩大德,于是就下来人间供养佛祖。佛祖为她说法,证了初果。
36、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7、佛说到这里,就笑着对弟子们说:“那时的六牙白象就是我的前身,那个猎人就是提婆达多,那个贤夫人,就是今日来忏悔的比丘尼,那个善贤夫人就是耶输陀罗比丘尼。”众弟子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38、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39、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谁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善恶一念之间,但是所做所为都种下善恶的种子,等待时机,因缘和合而触发。
40、老者被兔子的献身精神感动了,他恢复了帝释天的形象,把兔子放在了月亮上,从此月亮上就有了一个兔子的影子。
41、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
42、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3、佛祖说:这位天女以前在人间的时候,用香来涂在佛祖的脚上,因此命终后生到天上,受到这样殊胜的果报。
44、诸天之众集善法堂。时彼天女亦集此堂。帝释以偈而问言。
45、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46、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47、王舍城。有大长者。新造屋舍。请佛供养。即以布施。而白佛言。世尊。自今已后。入城之时。洗手洗钵。恒常来此。其后寿尽。生于天上。乘天宫殿。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比丘白言。以何因缘。得生于天。佛言。昔在人中。造新屋舍。请佛布施。由是善业。上生天宫。遂于我边。闻法得道。
48、舍卫国有位罗汉比丘进城乞食,按顺序乞食,来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以榨甘蔗汁为生。
49、摩诃萨埵知道,雌虎快要饿死了,而如果雌虎死了,幼虎也必死无疑。但是雌虎饿得没有力气了,所以无法捕食野兽。摩诃萨埵大发慈悲之心,便想把自己送给雌虎吃。没想到雌虎饿得连吃人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摩诃萨埵折断了一枝竹子,将竹子的断口插入自己脖子,放出血来给雌虎喝。雌虎喝了人血,恢复了一些精力,便将摩诃萨埵吃掉了。
5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1、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52、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53、"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54、舍卫城中有位女人,坐在地上磨香,正好佛祖进城,这位女人见到佛祖之后,非常欢喜,就用手头正在磨的香,涂在佛祖的脚上。
55、她感激佛祖的大恩大德,就下来人间供养佛祖。
56、我前世是什么角色啊?一想,原来自己前世是人
57、过了片刻,迦喽嗏醒过来,觉得肚子很饱,不由得打了个饱嗝,问优波迦喽嗏:“你从哪里找到这香甜、美妙的食物?吃了教我觉得浑身舒服、精神愉快,连发出的声音都是这样优美。”
58、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出现,都是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59、佛祖遇到了,就去到这位贫女面前,这位贫女已经快要饿死了,就向佛祖乞食。
6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61、舍卫国有位罗汉比丘进城乞食,按顺序乞食,来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以榨甘蔗汁为生。这家人的儿媳妇就用一根粗大的优质甘蔗放在比丘的钵中。姑见到之后,就发脾气,用棍子打这个儿媳妇,结果打到腰脉,当时就打死了。
62、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