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中医经典名言名句)。
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医经典名言名句)。
3、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5、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
6、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
7、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8、静与怒属情志表现,反映了病者阴阳盛衰的病理情况。一般喜卧安静者,或为阳虚,或为阴盛,也有阴阳两虚所致的。躁动易怒者,固然与阳盛有关,但属阴盛格阳、虚阳外浮所致者也不乏其例。临床当洞察细微,不可掉以轻心。0脏实则声洪,脏虚则声怯。-----《明。张介宾》注释: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反映了体内脏腑精气的盛衰。就生理而言,脏腑精气充实,其人发声高亢洪亮,脏腑精气虚弱,其人声音就低微怯弱。就疾病而言,语声的强弱还与邪气的盛衰有关,邪气亢盛而脏腑正气未虚的实证、热证,病人语声就宏大、响亮,并有多言躁动的表现,若邪气已衰,正气亦虚的虚证、寒症,则病人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0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明.王纶注释:咳嗽之病,一般皆有咳有痰,然而咳和痰的出现常有先后之别,临床每可以此作为辩证依据之一。若先咳而后觉有痰者,多因外邪袭肺,肺气壅滞,气道不利而咳作,由于肺失清肃之令,无以宣发有脾上输于肺之精气津液,使之滞留于肺,化而为痰。
9、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12、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13、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14、上古时期的圣人教导百姓:对于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变化而谨慎躲避;同时在精神上要清心寡欲,不贪不求,做到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敛,这样的话,又怎么会遭到病邪的侵袭呢?
15、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地块,实行深翻、精整,整理成宽2米的厢面,厢面屋瓦背形,开好厢沟、围沟、腰沟,以利排水和采摘操作。
16、 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17、说明对于阳气的保养,要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根据阳气初升、隆盛、潜藏的不同时间,调节起居,安排作息,违背这个规律,将导致形体的困顿、衰薄。如黄昏时分劳动筋骨,则阳气难以收敛而耗散;或置身于雾露之中,则寒湿之邪易侵袭人体,损伤阳气。养生者对此不可不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注释:意思指世间万物都包含或分别出阴和阳,不可理解为背是阴腹是阳。“冲”含有虚和中的意思,与盈相对。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阴和阳二个方面如“二”由“一”分化出来,而“二”则可以变化为“三”,所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与气。这是“三生万物”的基本含义。老子哲学特别重视“冲气”,因为阴和阳是二个对立面,有了“冲气”才得以调和,万物才能正常生长。所以在道家养生思想中,常强调“冲虚”这一概念。与《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意义是相通的。
18、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9、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2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21、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22、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
23、五畜:牛、犬、羊、猪、鸡。五果:李、杏、枣、桃、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24、 温热 寒凉
25、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26、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27、1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28、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以物质为基础,物质以功能为表现。功能表现于外,物质镇守于内,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此生生不息。如果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一旦失常,那么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乃至危及生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黄帝内经》注释:本句应作“养神则精,养筋则柔。”阳气有气化温煦功能,人体的神,赖阳气以温养,才能屈伸自如。当然,不独筋需要阳气的温煦,整个人体皆离不开阳气的这一功能。
29、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龚廷贤寿世保元》)
30、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31、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32、上古时代,有些明道的人,能够效法阴阳之道,采用各种养生方法保养身体,在饮食上有节制,在作息上有规律,不轻易使身心受到伤害,身体与精神保持和谐一致,所以他们才能够活到应该到的寿命,到一百岁才去世。
33、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3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35、养生之家,常须预合成熟药,以备仓卒之急。——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6、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37、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38、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39、适时合理下窖。海拔较低的于地区4月中下旬下窖,较高海拔地区可在立夏前下窖,每窖菌材5~15公斤、用菌种一袋,覆土厚度10~15厘米并拍实。
40、另有当代马传胜的一首宝塔诗,巧妙地把中药四气五味,配伍以及功用尽数道来,并涵盖了李时珍、张仲景等中医名家,独具一格:
41、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4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
43、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邈《大医精诚论》
44、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45、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
46、 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47、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48、大实有赢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疑似之证须辨》
49、解读: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50、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51、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明·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52、及时清沟排渍。百合怕渍,较耐旱,每次下雨期间至雨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积水,实现沟沟相通,确保排水滤水通畅。
53、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54、一分为说明了阴阳无限可分,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再分阴阳。如以昼夜言,昼为阳,夜为阴。昼中又以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55、1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56、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57、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58、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9、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60、老迟为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乌龟之长寿,松柏之延年,因生长得慢,凋谢得慢。故而,死亡得也慢。
61、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62、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63、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6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65、百病多由痰作祟。——清·汪昂《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66、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67、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68、一尺之竿,日截其半,无法穷尽。一分为又有阴阳即对立又统一之意。
69、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70、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71、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72、长吁短叹,缓解紧张。稳定情绪,血压下降;畅快微笑,解除疲劳。消除烦恼,灵丹妙药。
73、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74、解读: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得运用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75、黄帝说:阴阳变化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其中有很深的道理。所以凡是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
76、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77、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78、解读: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健康。
79、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0、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81、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82、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83、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
84、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