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把是否对社会有用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不是钱多钱少,虽然这样有时候难免陷入困顿,但只要不断提升自己,自我价值总有一天会得以实现。所以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只忧心自己的修为问题,而不在意是否贫穷。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4、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8、只有那些具有仁德之心的人,才能够公正的爱护好人,憎恶坏人。
9、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2、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论语十则中的经典名句)。
15、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16、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7、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1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十分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没有感觉到老年将要到来。)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2、君子学习了道,就能够恩惠天下苍生。小人学习了道,就会容易役使。
23、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7、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2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9、出自《论语·卫灵公》。大意: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0、“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31、《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近义词: 以人为鉴 意思: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35、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36、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把是否对社会有用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不是钱多钱少,虽然这样有时候难免陷入困顿,但只要不断提升自己,自我价值总有一天会得以实现。所以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只忧心自己的修为问题,而不在意是否贫穷。
37、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处世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贪恋美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盛,要警惕争斗好胜;等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退了,要警惕贪得无厌。
3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9、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尊重教师并且重视他的思想学说;要广泛地爱护众人,还要亲近众人中有仁德的人。
40、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41、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2、对一个人,喜爱他的时候,就希望他能够永远的生存,厌恶他的时候,就恨不得他立马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43、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4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5、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子罕》。等到了冬天,然后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凋亡的。
4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47、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4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49、触类旁通:比方从懂患上的一点儿,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长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5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1、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52、(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3、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54、出于《论语·颜渊篇》,指的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55、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